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最近,桂林一段“女生高考完挑扁擔回家”的視頻,感動了無數網友。畫面里,女孩穿著樸素,用一根扁擔挑著滿滿當當的兩個大包,里面裝著生活用品。據報道,“扁擔女生”名叫劉燕,是灌陽縣第二高級中學的應屆畢業生。她說:“這對我們農村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感謝網友們的鼓勵。”
這些年,高考開始時家長送考、結束后隆重迎接的場景,漸漸普遍化。有的家長還特意穿上有寓意的服裝,來給孩子打氣。在考場外手捧鮮花、高舉祝福橫幅的,更是比比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燕挑著扁擔的場面顯得格外突出,相關視頻迅速風靡網絡,網友也紛紛為她鼓掌。
先要明確一點,當我們夸獎劉燕時,沒必要貶低其他孩子。當下,只要有孩子的人幾乎都能明白,在走入高考考場之前,孩子乃至整個家庭都付出了很多。孩子們結束了高考,無論成績如何,都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成長,給他們提供一點儀式感無可厚非。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家長用什么方式來為孩子祝賀,屬于個人自由。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人們為劉燕叫好背后的因素。一方面,劉燕確實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當天,考試結束后,媽媽也來接她了。因為高考后要收拾的東西比較多,手提不大方便,所以媽媽專程把扁擔帶來學校。為了不讓媽媽太累,她用扁擔挑著被子走在前面,媽媽在后面推著行李箱。
另一方面,扁擔不是博人眼球的工具。大多數人或許不知道,挑扁擔也是需要技巧的。沒有挑過的人會感覺到,肩膀被扁擔磨得生痛,行走中也不容易保持平衡。因為爸爸和哥哥外出打工,劉燕平時就在家幫媽媽干農活,經常用扁擔挑水。
此次視頻爆火后,不少人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資助意愿,但劉燕在感謝之余一一婉拒。她說:“我還是我,未來的路還得自己走。”這個暑假,她已經找好地方,準備外出打工。
從劉燕身上,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當年的身影。那時候,高考結束后,自己收拾東西用自行車馱回家,暑假出去打工賺學費等,都屬于“正常操作”。人們希望能在孩子身上重新看到那種精神,并且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這種反思值得肯定。為人父母,想讓孩子擁有獨立成長的精神,不能僅僅靠一時的愿望,而是需要點滴的教育以及適度的放手。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