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街、景區無人機隨意飛,“飛手”對適飛空域缺少認知——
頭頂上“黑飛”無人機能否管住
■在某商業街附近,一位“飛手”正在操作無人機。
■訴求來源
12345·青訴即辦
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
黨報熱線82863300
■話題熱度 ★★★★
“我給母親拍照時,一架無人機沖我砸過來。老公用手推開了它,但我倆都被劃傷了。”6月14日晚,網友“xixi”在一社交平臺發帖稱,他和家人在南昌市某景區游玩時,被無人機劃傷。
隨著無人機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不少“飛手”使用無人機航拍記錄旅途中的風景。然而,無人機不能隨意飛,尤其在人群密集的旅游景區,無人機擅自飛行會影響公共安全。
無人機在景區的飛行活動該如何規范和管理?記者進行了調查。
無人機頻頻傷人擾民
“無人機飛行速度很快,在頭頂上不斷上升、下降,聲音還很大。步行街上人流不斷,無人機一旦摔下來,很容易傷人。”近日,游客于先生在臺東三路步行街游玩時,一架無人機突然出現,在頭頂盤旋,令他心驚不已。
今年,臺東三路步行街新增多個休閑娛樂項目,熱鬧的場景吸引了不少無人機航拍愛好者。6月14日,記者在臺東三路看到,許多市民、游客在此休閑娛樂。下午4點,一架無人機從過街天橋起飛,飛到離地面約50米的高度,然后沿步行街向東飛了300米左右,又圍繞天橋飛行數圈,整個飛行過程持續約15分鐘。
“飛手”李軍(化名)在天橋上操控著這架無人機。他認為,在步行街飛行小型無人機不需要向有關部門報備。附近巡邏的安保人員也表示,只要不影響游客,市民可以在步行街飛無人機。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李軍的行為屬于“黑飛”。所謂“黑飛”是指未經相關部門批準、未實名登記或在適飛區域外飛行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無人機飛行活動。
無人機“黑飛”現象在小麥島公園也存在。近日,記者沿小麥島公園濱海步道步行至咖啡館附近時,一架無人機突然從步道護欄外的海面上方飛到公園草坪上方,在人們頭頂約5米處起起落落,有人在無人機即將飛過頭頂時主動避讓。“這架無人機飛得太低了,很危險,景區也沒有人管。”游客胡女士抱怨。
記者在公園探訪了2個小時,共有4人放飛輕型無人機進行航拍。記者與“飛手”們交談得知,他們并未報備,公園巡邏人員也沒有干涉他們的飛行活動。
202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去年底,全行業無人機擁有者注冊用戶有161.9萬個,其中,個人用戶152.1萬個;全行業注冊無人機有217.7萬架,比上年底增長98.5%。
隨著無人機注冊量的高速增長,無人機在景區飛行傷人、擾民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去年12月,“女子湖邊打卡遭無人機撞臉”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榜,閱讀量超1000萬次。今年5月底,北京警方查處兩起無人機“黑飛”案件。顯然,致使網友“xixi”受傷的無人機也是在“黑飛”。
無人機飛行要講“規矩”
記者采訪發現,大多數“飛手”對無人機適飛空域缺少認知。
在我國,操控飛行無人機有嚴格的法律規定。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了無人機的適飛空域與管制空域。例如,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區、空中限制區以及周邊空域,軍用航空超低空飛行空域,機場及周邊一定范圍區域等上方空域屬于管制空域。未經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批準,不得在管制空域內實施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活動。管制空域范圍以外的空域為微型、輕型、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適飛空域。在適飛空域內飛行微型、輕型、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無需申請。
根據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查詢到的空域信息,青島市除平度市部分鄉鎮的空域為適飛空域外,其他空域為管制空域,在管制空域飛行無人機,必須提報飛行申請獲得批準。
無人機生產商為了保障公共空域安全,會通過技術手段設定禁飛區、限高區,以限制無人機起飛或飛行高度。某品牌無人機的官網顯示,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及其周邊分別是禁飛區、限高區,燕兒島公園以西、小青島公園以東濱海區域等是加強警示區。“如果在禁飛區飛行無人機,必須提前向當地民航或公安部門報備,獲得批準后,廠商給予解禁。如果在加強警示區飛行,‘飛手’可以報備獲批后在操作程序上自行解禁。”該品牌無人機的售后人員介紹。
??按照《條例》規定,未經批準操控微型、輕型、小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管制空域內飛行,或者操控模型航空器在空中交通管理機構劃定的空域外飛行的,由公安機關責令停止飛行,可以處5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實施違規飛行的無人駕駛航空器,并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黑飛”行為導致航班延誤、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操作者可能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如果民警接到相關警情,會到現場處置,檢查無人機是否實名注冊,是否在適飛空域飛行,是否經過審批。一旦飛行活動違反規定,公安機關將依法依規處罰。”一位公安人員表示。
“景區要求‘飛手’提前向安保部門報備,但遇到未報備的情況,景區也無權沒收無人機或強行叫停飛行活動,只能文明勸離。若‘飛手’堅持飛行,安保人員會提醒、疏導游客。”沿海一線某景區的工作人員坦言,景區面積大,管理人員有限,難以保證在景區飛行的每一架無人機都萬無一失。也有多個景區工作人員直言,他們通常不會干預游客和市民在景區飛行無人機的行為。
多措并舉管住景區“黑飛”
無人機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但“黑飛”擾民、傷人事件頻發,亟須治理。
青島市政協委員陳東建議,青島以加快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為契機,借鑒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出臺管理辦法,明確無人機適飛空域、飛行行為規范。
“2019年3月,深圳市實施《深圳市民用微輕型無人機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加強民用微輕型無人機安全管理,維護公共安全和飛行安全。今年5月,武漢市實施《武漢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從8個方面規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及相關活動安全管理。”陳東表示,應用法規、政策為從業者立規矩、劃紅線,提升無人機操控者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此外,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雷達監測、電子圍欄等技術手段,搭建低空飛行智能監管平臺,精準識別、快速處置違規飛行行為。同時簡化飛行審批流程,強化協同治理,構建低空安全治理體系。
“商業街、景區等人群密集場所的‘黑飛’行為頻現,對市民、游客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威脅,應建立多部門聯動共管機制,形成監管合力。”青島大學商學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鐘行明建議,公安部門積極開展宣講活動,讓公眾了解相關法律法規,認識“黑飛”隱患,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及時查處“黑飛”行為,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形成震懾效應。
“有些入門級‘飛手’實操經驗不足,盲目在商業街、景區放飛無人機,極易發生炸機事故。即便是專業‘飛手’操作,也會受到景區環境、天氣等外界因素干擾,發生無人機失控現象。”供職于青島某傳媒公司的航拍攝影師小金認為,景區各類基礎設施較多,線桿、線纜、信號基站都會干擾無人機的傳輸信號,增加飛行難度。無論從飛行區域還是飛行條件看,商業街、景區等場所應該有條件地限制無人機飛行。
“商業街、景區應加強管理,設置限飛區、禁飛區,制定無人機的日常管理規定,增設監控設施,并與公安部門聯動,從源頭上杜絕‘黑飛’行為,保障市民、游客安全。”鐘行明認為,“飛手”必須嚴格遵循法律法規、持證上崗,落實無人機飛行審批流程,共同維護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