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6月24日訊 今天下午,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林吉東做客民生在線直播室,圍繞“觀象問天,氣象萬千”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民生觀察員:雨季來臨,氣象部門如何提升防災減災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
林吉東:目前我市已經進入汛期,暴雨、強對流多發,如15日我市市區出現短時強降雨,19日我市出現了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63.6毫米,嶗山泉心河水庫達到了203毫米、北九水達到了192毫米,浮山后最大小時雨強達到了51.6毫米。面對汛期復雜多變的天氣形勢,青島市氣象局立足青島“海灣型城市”特點,以“智慧氣象”為核心,通過科技賦能、精準服務,全方位提升防災減災氣象保障能力。
構建海陸空天立體觀測體系。新增4部X波段雷達,構建覆蓋青島地區的多波段雷達組網融合分析產品,時間更新頻次為3-6分鐘,空間分辨率達百米級,實現對強對流風暴系統的及時捕捉和快速告警;通過遙感技術實現對臺風路徑、海霧生消的實時監測;顯著增強災害天氣系統的識別能力。
“氣象+人工智能”雙輪驅動,構建了從實況到月、季無縫隙、精細化、滾動更新的智能預報業務系統。科技賦能實現災害性天氣的“早、準、快”精準研判。探索海灣型城市強對流天氣發生發展規律,強對流預警提前量達52分鐘;凝練沿海大風客觀預報技術,災害性大風預報準確率提升至原有3倍。深研海霧生成機理,提出海霧入侵青島走廊,率先形成五種長時效海霧能見度網格預報產品,能見度預報準確率達到82%。集成多種短時臨近客觀分析和預報算法,實現0-24小時更新頻次10分鐘,空間分辨率“百米級”短臨無縫隙網格預報產品,科技賦能助力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
建立全鏈條決策氣象服務,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科學高效開展遞進式決策氣象服務全流程,圍繞臺風、暴雨、強對流、大風等高影響天氣,按照“時效逐步縮短、預報不斷精準、服務更具針對性”的原則,為政府防災減災提供準確、及時的決策依據。通過“決策直通車”將最新氣象信息直達市委、政府和防災減災指揮部門桌面。同時開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叫應,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手段,快速將重大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通知到有關責任人,實現政府、部門應急責任人預報預警信息“點對點”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