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態度的思想者
仲夏時節,萬物豐茂,浮山灣畔,勝友如云。
6月19日上午,第六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開幕,來自43個國家(地區)的465家跨國公司570位嘉賓,共赴“投資中國”的山海之約。
與會跨國公司中,世界500強企業135家,行業領軍企業330家。境外跨國公司嘉賓中,包括瑞士嘉能可、日本瑞穗、韓國希杰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全球總裁級26人,全球副總裁級56人,中國區總裁級133人,中國區副總裁級155人。首次參會的“新朋友”131人,占總數的23%。
當前,世界經濟波譎云詭,人們更渴望播撒“希望的種子”,更需要找到新的增長引擎。
本屆峰會以“跨國公司與中國——鏈接世界,合作共贏”為主題,秉持“一屆更比一屆好”的辦會理念,匯開放之力,聚創新之勢,進一步豐富“標準規則策源、成果展示發布、資源集聚鏈接”三大功能,努力打造更高能級的合作平臺,同世界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這是中國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時刻。它向世界傳遞出中國持續擴大開放、歡迎外資的積極信號。
于青島而言,這也是綻放城市魅力的高光時刻。以峰會為媒,青島豐富的面貌、獨特的資源稟賦,被更多的跨國公司領導人了解、熟知,更多“雙向奔赴”的合作故事就此起筆。
01
投資中國的七大新機遇
跨國公司的戰略選擇,需要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圖景中來考量。
自20世紀90年代起,經濟全球化經歷了“黃金30年”,通過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全球資源得以優化配置。跨國公司隨之迅速發展壯大。
近幾年,地緣政治和局部沖突等因素交織,逆全球化浪潮不斷涌現,全球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革,全球供應鏈體系正遭遇一場百年未有之“大拆解”。如同精密鐘表齒輪的重新嚙合,全球制造業版圖正在地緣政治、技術革命與成本重構的三重奏中譜寫新樂章。
諸多跨國公司發現,這場全球化重構絕非簡單的區位遷移,需要通過戰略性調整,提高全球產業鏈韌性,保持戰略柔性;需要加強區域化深耕,構建資源屬地化的區域優勢;需要加強技術創新,推行數字化連接,進行全球價值鏈重構。
變亂交織間,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中國,“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的信心更加堅定。

“中國擁有無與倫比的制造業集群、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和龐大的消費市場。這就意味著,若歐洲企業想要保持全球競爭力,就必須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今年5月6日,中歐迎來建交50周年紀念日。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稱,中歐合作符合雙方利益,未來大有可為,加強機構間對話對于促進這一進程至關重要。
“我謹代表沙特阿拉伯私營界帶來最誠摯的問候,我們致力于深化與中國的友誼與合作。”沙特東南亞商業理事會執行董事奧薩馬·科坎迪表示,山東特別是青島在智慧物流、家用電器和農業科技創新方面有巨大潛力,這與沙特的優先發展重點非常契合,“我們熱切希望能夠參與到山東這些領域相關的重大項目中,在可持續發展、新能源方面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今天上午,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第六次在青島峰會上發布《跨國公司在中國》系列報告,本次報告主題是“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未來共贏發展再起航”。
報告指出,跨國公司投資中國有七大新機遇。穩定的政策環境與多維開放格局為企業錨定長期信心;高水平的安全保障為國際資本筑牢發展根基;消費升級勢能與完備的產供鏈體系相疊加,形成無可替代的規模優勢;投資便利化與精準服務不斷降低交易成本;數字經濟、綠色科技等新賽道催生了海量應用場景,為技術迭代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中國這些優勢為跨國公司長期資本增值和核心競爭力提升都創造了很大的空間。
從制造能力、到市場能力再到創新能力,中國市場的價值需要被重新審視。隨著創新成為發展新紅利、新引擎,中國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凸顯。
02
跨國公司紛紛給出“中國方案”
面對“增長從何而來”的“世界難題”,中國給出的答案是:以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賦能蓄力。
一些嗅覺敏銳的跨國公司已經覺察到,來自中國市場的創新不僅可以應用于本地市場,也開始在全球市場發揮作用,并迅速提出“中國方案”。
看增長潛力,安邁鋁業集團全球首席商務官查爾斯·康普森表示,盡管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峰會,但對山東、青島并不陌生。作為全球領先的氧化鋁基特種產品和解決方案制造商,集團于1998年在中國開展業務,成立了青島安邁鋁業有限公司。今年8月一座新的煅燒氧化鋁工廠將在青島奠基,該項目將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半導體和電動汽車電池需求。“這是安邁鋁業在中國、在青島的第四次重大投資,這源于我們對中國市場潛力的堅定信念。”
看市場規模,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趙炳弟說,“我們認為,中國在整個產業鏈上的優勢領先于全球。松下產品背后有幾千家上下游企業,大家一起聯動形成產業協同效應,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具備了明顯的成本優勢。”日本松下正是不同時期“中國機遇”的見證者、參與者和貢獻者。今年是日本松下電器進入中國市場的第47年,也是“投資青島”的第32年。松下緊跟中國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步伐,在中國開展的核心業務逐步升級為“健康智能住空間”“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三大板塊。

看創新優勢,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林驍表示,今年3月,阿斯利康宣布在北京投資25億美元,建立其全球第六個戰略研發中心。同期,作為山東省首個跨國藥企生產制造類項目,連續3年追加在青島投資的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項目順利完成主體封頂。此外,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旗下青島基金也正式投入運營。“數據顯示,約三分之一的全球授權交易是與中國生物制藥企業達成的。這個數字顯示了中國的創新生態與創新能力,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在中國持續投入、持續發展的信心。”
看營商環境,希杰集團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道瑄表示,作為首批到中國投資設廠的世界500強韓資企業,落戶青島30多年來,希杰集團陸續增資13次。連續增資擴產,可以用幾個關鍵詞來表達扎根青島的原因:卓越的區位優勢、一流的營商環境、契合的產業生態、積極的政策導向。
……
不同維度的解讀,不同視角的思考,都從當前中國經濟的勃勃生機中找到了印證。跨國公司從當初的“到中國”,到如今的“為全球”,是最初刻度中國市場價值的受益者,也正成為被中國市場重塑的重要參與者。
03
開放的青島與世界共贏
于青島而言,每一屆峰會的舉辦,都是對城市發展思路的再審視、再優化。從第一屆起,放大峰會的“溢出效應”,就成為這座城市孜孜以求的課題。
透過峰會窗口,跨國公司看到了青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誠意,也落地了一批產業契合度高、帶動性強、影響力大的標志性項目。阿斯利康、托克、路易達孚等項目落地,益海嘉里、貝卡爾特、希杰等增資擴產……前五屆峰會,累計總投資125億美元的62個項目簽約青島,這些都成為跨國公司與青島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生動寫照。

今年以來,青島高頻率接待跨國公司的來訪,并深入本地工廠走訪調研。不斷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是回應本屆峰會主題中“鏈接世界”的題中之義。而辦好峰會這樣的重大國際交流合作高能級平臺,正是拓展“鏈接”的重要載體。
鏈接的本質就是開放協同、聚合共贏。青島是面向東北亞、聯通日韓和太平洋的重要門戶樞紐,具有海陸空鐵“四港聯動”優勢,擁有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在聚合力量、協同創新上有顯著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優勢。
正如本屆峰會所期許的,青島要立足這些優勢,匯聚全球優質資源,把握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機遇,在“10+1”創新型產業體系、“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十大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持續深化與跨國公司務實合作。
與此同時,海爾、海信、青啤等本土龍頭企業將持續開放應用場景,進一步向市場打開創新鏈、供應鏈,從而有效的整合、協調、服務、引領,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與鏈接。
青島力圖通過辦好每一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獲得高質量發展的新支點,并有幸見證,跨國公司與中國機遇激蕩出更具想象力的新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