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表全省最高實力的科技項目同臺進行“年度匯報”,青島繼續保持了龍頭引領地位。
在6月27日召開的全省科技大會上,青島109個項目(人選)獲得2024年度省科技獎,占全省授獎總數的37.6%。
在科技創新領域,青島一直是全省的龍頭——從2017年至今,在全省科學技術獎中,青島獲獎數量占比都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
這或許也也可以解釋,會上8個典型發言中,山東16地市中,只有青島作為唯一代表進行了經驗分享。
近年來,青島錨定“10+1”創新型產業體系,通過強化頂層設計、鍛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打開科技成果轉化通路,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成為山東省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策源地。
01
青島此次獲獎項目包含青年獎3項、自然科學獎16項、技術發明獎18項、科技進步獎70項、國際合作獎2項。
數量提升的同時,獲獎項目的質量也可圈可點。
一方面,由青島單位牽頭完成的為80項,占比達73.4%;21個牽頭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以上等次,約占全省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由中電科思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項目,再次為青島斬獲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這一項目突破了系列關鍵核心技術,顯著提升了信號解調精度,解決了微弱信號高精度測量難題。項目形成的系列產品在國家重大工程以及信息產業領域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撐了5G/6G通信、商業航天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入融合的成效如何,最直觀的體現之一是企業在獲獎項目中的參與度。據市科技局統計,此次獲獎項目中,企業牽頭、參與的有51項。
例如,尚好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解決了我國傳統果蔬食品干燥普遍存在的干燥效率低、干燥工藝及裝備落后、高效干燥品質不穩定等行業難題,推動果蔬干制品加工產業升級。項目近三年帶動新增銷售收入65.25億元、新增稅收1.2億元。
涉海項目占比約四分之一,也是青島獲獎項目中的一大亮點。在青島構建“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的過程中,海洋科研機構正發揮源頭創新優勢,推動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通科研與產業的“最后一公里”。
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參與完成的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項目,形成了系列國產化激光雷達裝備,并廣泛應用于海洋探測、氣象防災減災、環境污染監測、低空經濟保障、航空安全等領域,項目產值已超4億元。
鐳測創芯研發的三維掃描型測風激光雷達設備。
02
獲獎項目“領跑”全省,正是青島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全局發展核心位置,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主線,從高質量科技供給到高水平產業發展的直接體現。
發揮科技創新的根本支撐作用,青島近年來強化科技創新統籌,組建了市委科技委,形成了集中領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科技管理體系,并優化了科技計劃體系,確立了進一步瞄準產業需求、突出產業創新的發展導向。
去年出臺的科技強市行動五年計劃,打造了科技政策體系的“總綱”。在此基礎上,青島配套出臺了覆蓋科技成果轉化、海洋科技創新、科技研發投入、科技財政金融等重點領域的專項政策。
“一總多分”的科技創新“組合拳”,讓青島朝著2028年科技型企業數量、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省級以上科創平臺數量、技術合同成交額、技術經紀人數量翻一番的目標邁進。
在構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的體系中,青島一開始就認識到,高水平科創平臺是提升創新能力的源頭,也是面向產業創新需求、促進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協同的重要載體。
截至去年底,青島已累計建設347家各級重點實驗室、1000余家各級技術創新中心和百余家各級新型研發機構。
通過做優做強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資源、營造創新生態、攻關關鍵核心技術,青島城市科技實力顯著提升。此次獲獎項目中,來自青島能源所等高能科創平臺的項目紛紛突破了關鍵技術、實現了產業帶動。
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科研團隊。
科技創新的最終目標是產業創新。青島正高質量建設“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涵蓋40個細分賽道。通過本次省科技獎不難看出,青島本土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加。
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中,青島天仁微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化青島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青島海爾洗滌電器有限公司、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牽頭完成的項目,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能源、智能家電、現代輕工等多個青島創新型產業體系的重點方向。
這些項目輻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規模發展,經濟效益顯著,印證了科技賦能產業的乘數效應。
03
在科技創新和與產業創新融合的過程中,成果轉化是最大的制約因素,也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打造新型產業體系的關鍵所在。
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青島不斷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體系,持續增強發展新動能。
2024年,青島專門出臺成果轉化創新改革十條措施,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態鏈”。
在這條“生態鏈”上,青島瞄準了三個“關鍵”:用好關鍵群體、護航關鍵環節、補充關鍵要素。
讓技術經紀人這個關鍵群體擴量提質——青島累計培養了2200多技術經紀人,在常態化面向科研機構和企業征集成果和需求的基礎上,他們不斷“撮合”交易。僅一年多的時間,技術經紀人們已促成“校企牽手”合作數百項。
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階段保駕護航——青島加快建設海洋科技大市場、省成果轉化聯合體、產業化基地、中試示范基地和概念驗證中心等平臺,用環環相扣的服務確保環節之間銜接和過渡“牢固”,降低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脫鉤”的風險。
用好科技金融這個關鍵要素——為科技創新提供“源頭活水”,青島出臺科技金融專項政策,深化科技資金“撥改投”改革,構建了多層次、專業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今年以來,青島已投放科技信貸超800億元,為科創成果的轉化落地提供了“真金白銀”的“耐心陪跑”。
青島常態化舉辦“科創融通?科技金融賦能企業培育”金企對接活動。
青島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正加速從“技術高地”向“產業高地”躍遷。在山東建設科技強省的進程中,青島正構建“硬核”技術加“軟性”生態的雙輪驅動模式,持續打通產學研的堵點、激活創新要素的活力,讓更多“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