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態度的思想者
智能裝備,高端制造業的重點發力方向之一,是制造工藝、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在裝備產品上高度集成和融合創新的體現。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3.2萬億元以上。
在青島“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智能裝備是聚焦突破發展的5個新興產業之一。
6月30日,市委書記曾贊榮調研督導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情況。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立足青島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智能裝備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
搶抓機遇,積極作為。青島正選擇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方向聚焦發力,推動創新資源集聚、技術產業協同發展,打造全國領先的智能裝備產業高地。
01
三大國家級產業集群高端引領
在“中國制造”大規模向“中國智造”轉型的進程中,智能裝備產業迎來了躍遷發展的時代機遇。
一方面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則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融合與加持,在產業政策的支持以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支撐下,智能裝備產業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
青島有扎實的制造根底,有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對轉型升級需求有著精準的掌握,選擇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方向聚焦發力,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軌道交通裝備是青島獲批的首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當前,國內正在推動的大規模設備更新,正是加速推動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最大利好。
此外,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群的崛起,為城際車輛以及中低運量制式車輛的需求提供了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青島推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的深層邏輯是,搶占核心技術制高點,讓越來越多青島標準成為中國標準乃至世界標準。

全球首列碳纖維地鐵列車“CETROVO 1.0碳星快軌”。
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正是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科技創新的策源地。該中心已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建“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前沿實驗室”及“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高鐵創新中心”,專注于先進制造與運載系統領域的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的組織和培育,為高速列車國創中心及整個行業提供技術源頭供給。
經略海洋,裝備先行。北緯36度被認為是船廠選址的黃金地帶,青島海西灣船舶海工產業基地正是這一產業緯度的重要坐標之一。
目前,海西灣船舶海工產業基地已聚集海油工程、北海造船、海洋石油等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企業50余家,形成了以船舶海工制造為龍頭、配套產業和技術研發同步發展的船舶產業集群。

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西灣船舶海工產業基地一派繁忙,多艘大型船舶在建、維修。
全球市場需求激增,中國造船業進入新一輪周期性增長,為青島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2024年,青煙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集群成功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這一產業集群,不僅關乎產業發展,也是膠東半島城市群產業一體化發展、青島都市圈內產業鏈價值鏈互動耦合,邁出的關鍵一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智能檢測裝備領域,精密儀器儀表就是極其重要的“器”,能夠以計量能力的提升,帶動智能制造技術的突破,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位于高新區的青島精密儀器儀表產業園已集聚上下游重點企業近30家,力爭打造“北方儀器儀表產業總部基地”和“全國儀器儀表創新示范窗口”。

位于高新區的艾普智能儀器
在“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中,青島儀器儀表集群成功入選。目前,該集群擁有規模以上企業250多家,科技型企業1000余家,海洋儀器、電子測量儀器、三坐標測量儀、離子色譜儀等國內領先,產業營業收入連續兩年保持超過17%的高速增長。
02
細分賽道全面發力
在三大產業集群之下,青島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將重點錨定在中低運量制式車輛、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智能檢測裝備等細分賽道, 力求突破整機、關鍵核心部件研發制造。
半年的時間,相關細分賽道的產業正全面發力。
在中低運量制式車輛賽道,青島地鐵集團與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聯合研制的全球首列碳纖維地鐵列車,在青島地鐵1號線正式上線,引領我國地鐵列車實現輕量化、綠色化全新升級。
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賽道,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華通集團在深圳簽署青島造船廠投資合同,計劃總投資約10.3億元,共同推進青島造船廠升級改造,共建青島海洋裝備制造基地。
北海造船自主研發的21萬噸LNG雙燃料散貨船已獲得國際訂單,其碳排放量較傳統船舶降低40%。海油工程青島基地承建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已進入最后調試階段,標志著我國在深海油氣裝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智能檢測裝備賽道,以龍頭企業為支點,產業鏈呈現協同發展勢頭。6月25日,2025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推出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鏈專場對接會。海克斯康現場拋出最新技術需求,外地企業攜創新項目路演,精準對接環節讓上下游企業優勢互補,碰撞出創新火花。

海克斯康雙智賦能中心。
這些細分賽道的蓬勃發展,不僅驗證了青島智能裝備產業的技術實力,更展現出從單一產品創新向系統解決方案升級的轉型路徑。隨著各領域標桿項目的落地,青島正構建起覆蓋研發設計、核心部件、整機制造到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03
精進產業價值“溢出”
智能裝備產業,全面覆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諸多領域,其釋放的價值“溢出”,又將延展出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甚至新產品的出現,吸引新一輪上下游關聯企業匯聚,形成新一輪產業空間上集中分布、生產上密切協作的格局,進而對城市經濟效益產生倍增影響。
從此次調研督導的企業中,不難看出青島的智能裝備產業的生態越來越完善,新的細分賽道、新的優秀企業不斷涌現。
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聚焦關鍵核心系統產品的自主創新研發。去年以來,自主研制4大類10余種關鍵核心系統產品助力CR450動車組樣車發布,全球首臺耐低溫加氫機器人系統正式“上崗”,國內首個時速120公里地鐵電驅機械制動系統取得階段性成果。
青島眾瑞智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扎根儀器儀表行業,聚焦顆粒檢測和氣體檢測細分領域,在環境監測、潔凈檢測、計量校準等行業尋找應用場景,研究開發滿足客戶需求的檢測儀器。
青島艾普智能儀器有限公司,深耕電機檢測領域,始終以創新為引領,加強自主研發,已攻克核心技術近百項。通過研發快速無損技術替代傳統的耗時有損質量控制方式,創新性地將原先只能在實驗室才能開展的質量檢測方式引入生產線。
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新總部大樓及數字化工廠剛剛在其數字化產業園正式啟用。目前,科捷智能自主研發的模塊化智能產線正以每月1.2萬臺的速度下線核心產品,聚焦智能物流、智能倉儲、智能工廠業務,提供的智慧化方案已服務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

科捷智能數字化產業園。
青島宏達鍛壓機械有限公司,是鍛壓機械研發與生產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中鍛設計院中試基地項目,探索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創新應用,賦能智能鍛造裝備研發、測試、生產全流程提質增效。
大牧人機械(膠州)有限公司,是專注畜禽養殖設備研發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今年投用的研發及制造中心二期項目新增國家級實驗室平臺,進一步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
青島達能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電氣環保裝備領域的領軍企業。企業自主研發的輸渣設備AI系統,能夠實現固廢環保處理的“無人值守,智慧運營”。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經歷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的深刻變革,青島以創新為引領,以應用為導向,正在構建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裝備產業生態。隨著新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青島智能裝備產業必將釋放更大發展動能,不僅為城市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勁支撐,更將為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跨越貢獻“青島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