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態度的思想者
AI的迅猛發展正深刻改變著數字產品生態,在下一代人機交互的競賽中,全球科技公司正在下注AI眼鏡,把它視為智能手機的替代品。
從谷歌到Meta,國際科技巨頭們在2024年開始深入布局。小米上個月發布首款AI眼鏡,更讓這一產品迅速出圈。
有專業機構預測,2030年AI眼鏡全球市場規模可望達到1500億美元,一個萬億規模的產業風口正襲來。
6月30日,大朋VR在線上預發布旗下全新智能穿戴產品——DPVR AI Glasses,以“第一視角智能記錄”重構穿戴設備邊界。
這是青島企業在AI眼鏡方面的最新動作——除了大朋VR外,青島還有海信視像、雷神科技、歌爾微電子、歌爾光學、天趣星空、英派斯等企業已經進入這一賽道。
從光學模組、整機制造到垂直場景應用,一條覆蓋AI眼鏡全產業的“青島供應鏈”,正在浮出水面。
01
下一代個人智能終端
最近兩個月,“百鏡大戰”愈演愈烈,包括互聯網大廠、智能硬件廠商乃至傳統眼鏡企業都競相入局AI眼鏡。
國際方面,5月21日,谷歌宣布和XREAL共同開發新一代AR眼鏡Project Aura;5月27日,雷鳥創新發布AI+AR眼鏡雷鳥X3 Pro;6月20日,Meta攜手歐克利推出主打運動人群的新款智能眼鏡。
國內科技公司也不甘人后,6月26日,小米推出首款AI眼鏡,讓競爭更趨白熱化……

用戶體驗“青島制造”AI眼鏡產品。衣濤 攝
京東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AI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7倍。
各大廠商之所以爭奪“年輕人的第一款AI眼鏡”,在于AI眼鏡被視為取代手機的下一代個人智能終端。
隨著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AI眼鏡成為承載AI、連接現實與數字世界的關鍵設備,完成實時翻譯、空間導航、AI問答、第一視角攝影等功能。
與手機相比,AI眼鏡可以通過眼動追蹤、語音控制等交互方式,徹底解放雙手,成為人類感官的延伸。
以DPVR AI Glasses為例,通過AI與影像技術的融合,為智能穿戴設備開辟了“記錄生活、探索世界”的實用化新方向。
大朋VR負責人表示,AI作為產品核心功能,其產品的智能交互能力基于百度智能云平臺,整合最新一代DeepSeek大模型技術打造。

實測顯示,用戶可通過語音指令完成多種操作:雙手拎物時一句“打電話給閨蜜”即可快速接通;逛潮玩店時詢問手辦名稱,設備能實時識別;還能實現會議紀要生成、英文翻譯、行程查詢、卡路里計算甚至地質資料檢索等功能。
02
青島已有先發優勢
在這一全新的產業賽道,青島已經搭建了相對完整的生態體系。
包括海信視像、雷神科技、歌爾、大朋VR在內的企業,產品線涵蓋了整機制造、傳感器、麥克風、軟件及算力服務等,AI眼鏡的產業集聚已經初步形成。
海信視像具備MR眼鏡和AI眼鏡等相關技術和產品規劃,并與XREAL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合作方向涵蓋產品研發、光學顯示、空間計算、智能圖像、AI大模型和全球銷售等多個方面。雙方聯合研發的首款AI眼鏡產品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發布。
今年年初,雷神科技就推出了首款AI智能眼鏡,以“一鏡多用”“39g無感佩戴”為主要賣點,集成音樂播放、拍照錄像、AI識物解題及多語種同聲傳譯等功能,還可與游戲本聯動。

雷神科技發布的首款AI智能眼鏡。
在青島深度布局的歌爾股份,是AI眼鏡產業鏈的重要玩家。公司在智能眼鏡整機、AR光學零組件等方面布局多年,同多家智能眼鏡客戶合作對接,為客戶代工智能眼鏡產品。此前有消息稱,小米AI眼鏡就是由歌爾股份工廠負責生產。
健身產業頭部企業英派斯也準備切入這一賽道,擬以增資擴股方式投資AI眼鏡公司李未可科技,打造騎行、健身垂直場景相關的智能運動裝備品牌,創造第二增長曲線。
03
在這一波AI眼鏡熱潮中,青島能夠迅速占得先機,很大程度上源于在虛擬現實產業積累的技術實力和生態能力。
AI眼鏡實際上是VR/AR產業鏈的一個重要分支,很多布局者都來自VR/AR產業,Meta就是AI眼鏡的主要推手。
近年來,青島致力于打造“中國虛擬現實產業之都”,在青島虛擬現實產業園集聚了歌爾、大朋VR等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成為國內AI眼鏡重要的生產研發基地。

俯瞰青島虛擬現實產業園。邢志峰 攝
從產業鏈來看,在傳統的鏡片、鏡架之外,AI眼鏡供應鏈的80%到90%都與VR通用,涉及芯片、模組、顯示、電池等。
值得一提的是,AI眼鏡正在成為眾多城市爭奪的又一產業高地——
深圳已經明確提出打造“全球AI眼鏡第一城”,將智能眼鏡列為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的重點賽道,并成立眼鏡產業推進工作專班。
上海將XR/AI眼鏡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成為首個通過政策推動智能眼鏡普及的城市。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手機產業的空間有多大,那么AI眼鏡的潛在空間就有多大。
這是一個關乎未來人與數字世界互動的全新范式,也是一片真正的產業藍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