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評論員 鞠培霞
在數字化浪潮于城市治理創新的雙重驅動下,物業服務早已突破傳統認識,以顛覆性姿態重構行業內涵和社會價格。日前在青島召開的2025中國國際物業管理產業博覽會,以“提升服務質量 營造和諧場景”為主題,展示了當下物業服務在廣度與緯度上不斷拓展的新圖景。
從“守家護院”到“城市共生”的價值躍遷。最初,物業服務主要圍繞小區的安保、保潔、綠化等基礎工作展開,而如今其邊界不斷延伸至城市的多個領域,如市政設施維護、公共空間管理、老舊小區改造等。在本次物博會上,不少企業展示了在城市服務中的創新實踐,從協助城市管理部門進行垃圾分類監管,到參與城市公園、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的運營維護,物業服務企業正憑借專業能力,為城市的有序運行貢獻力量。比如,上市十年的中海物業,在此次展會上,展示了其“城市空間服務商”的戰略內涵,即聚焦城市民生領域、發展領域、運行領域和安全領域,構建了“4+6+N”全周期城市運營服務產品體系,為城市發展提供規范化、精細化、專業化、定制化的服務,滿足資源的功能運行效率最大化和群體公共服務需求最大化。
不僅如此,很多物業服務企業還積極參與老舊小區的改造。從基礎設施修繕到社區環境提升,以及引入智慧安防系統,全方位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讓老舊小區重煥生機。這些服務廣度的拓展,不僅為企業開辟了新的業務增長點,也滿足了城市發展與居民生活的多元需求,讓物業服務企業成為城市有機更新與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參與者。
服務質量是物業服務的生命線,是提升服務緯度的核心。在展會現場,眾多企業將服務質量提升作為展示重點。比如,有的企業通過建立標準化服務體系,對每一項服務流程、每一個服務環節都制定嚴格的操作規范與質量標準,確保服務的一致性與穩定性。再比如,秉承“為好房子提供好服務”理念,中海物業創新形成了“七個一”服務體系,現場展示的四十年專業服務更是打動了現場很多參展觀眾。不僅如此,其還不斷創新服務,聚焦社區空間運營、不動產增值服務、社區生活服務三大板塊,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通過房屋租售、家居裝修、優質商品、社區養老、長者助餐、家政便民、文化旅游、以舊換新等各類多元服務的新模式、新技術、新經驗,打通社區服務“最后一公里”,將更多優質服務“嵌入”社區,提升業主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不斷拓展服務廣度,融入城市發展脈絡,才能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不斷提升服務緯度,提高服務效率與質量,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可以說,在物業管理邊界逐漸消融的當下,唯有以技術為翼、以民生為本、以城市為舞臺,物業服務才能在變革浪潮中重構價值新坐標。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