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7月5日18點,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江蘇、安徽、山東等地的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高(橙色預警),其中,江蘇北部、山東南部和東部、安徽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極高(紅色預警)。
皮膚曬傷、登革熱、熱射病……高溫熱浪天氣帶來多重健康風險。高溫健康風險預警是國家疾控局與中國氣象局攜手發布的一項新舉措,首期發布是在7月2日18點。這一預警系統的推出,標志著我國在公共健康服務領域邁入了精細化、預防性的新階段。
高溫健康風險預警超越了傳統氣溫預報的范疇。近年來,公眾已經相對熟悉的是高溫預警,它是一種比較單純的氣象預警,說的是這幾天溫度到底有多高。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是從人的角度出發的,反映了溫度升高可能給人帶來的疾病風險,體現的是“氣象+健康”的深度融合。目前,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共分為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和極高風險5個風險等級。其中,較高風險、高風險和極高風險面向公眾發布。
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具有區域性特征,在不同的地區所劃分的溫度閾值不一樣。比如,東北的哈爾濱地區常年涼爽,但是一旦有高溫來襲,哪怕只是超過了30℃,人們的疾病風險也會大幅攀升。所以,從7月2日到7月3日,在我國東北部的一些地區報出了高風險等級。這種因地制宜的預警方式,有利于更科學、更全面地提醒公眾做好防護。
同樣,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也是因人制宜的。它會針對不同風險等級,配套提供分級防護建議,覆蓋了一般人群和重點人群。重點人群包括老人、孕婦、兒童、戶外工作者以及慢性病患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需要重點關注的人群。相關戶外用工單位和醫療衛生機構應該充分重視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信息,提前做好相應的防范準備。
高溫健康風險預警體現了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思路的轉變,這不僅在技術層面的升級,更是在治理理念的迭代。將科學預警和有效防護結合在一起,就能構筑起可信賴的全民健康防線。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