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平原上,火熱的“三夏”剛剛過去,然而在山東高密姜莊鎮的廣袤麥田里,麥浪翻滾中不見傳統農忙時節的人影攢動。取而代之的,是裝配北斗導航和AI視覺系統的雷沃智能農機組成的“鋼鐵戰隊”。得益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應用層面的突破,以及山東這些年不斷加碼的農村“新基建”,“無人農業”也逐漸成為了現實。
這是近年來山東加快以5G/5G-A、算力、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賦能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日常場景里掃碼支付、手機導航,到“燈塔工廠”里自行運轉的生產線、壽光蔬菜大棚里的機器狗,再到能夠智慧識別問題并“瞬時”派單的城市管理系統,不可否認,從5G/5G-A、大數據到“AI+萬物”,數實融合已經是社會進化的不可逆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讓更多人有機會、有能力享受數字化的紅利,作為人口大省、經濟大省的山東,探索出了一條“硬件+軟件”雙管齊下的有效路徑。
讓數字世界“觸達”更多人,需要給社會成員提供用得起、速度快的“接口”。近年來,山東頻頻加碼數字基礎設施,已累計開通5G基站25.4萬個,行政村5G網絡通達率達99%,5G-A基站(多載波聚合、通感一體)數量突破1.3萬個,為全社會共享數字技術發展成果奠定了高效網絡底座。
同時,以5G-A技術為引擎,山東還在布局開拓多場景應用,加速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進程。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低空經濟、鄉村振興、智慧文旅等民生領域,山東試點部署三載波聚合網絡,實現了以技術創新賦能產業變革的領先探索。比如在青島率先建成的全省首批雙萬兆社區,已經實現了萬兆云游戲、3D光感知、8K高清傳輸、VR沉浸式體驗等場景的極致應用。而在低空經濟領域,作為國家低空經濟改革創新試點城市的重要成果,濟南重點研發的鯤鵬智飛1.0系統已實現了對低空飛行器運行全天候立體化監管。
讓更多人“能夠”在數實融合的世界里享受高品質的數字生活,就離不開“政策+教育”的全鏈條“軟件”服務。 事實上,早在2021年,山東就出臺了《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實施方案》,整合教育、人社、農業農村等多部門資源,打造覆蓋全省城鄉的數字素養培訓網絡,為居民提高獲取、傳輸、處理、應用數字信息的能力提供場景。
同時,關注農民、老年人、失能人士等特殊群體,積極鼓勵基層大膽探索“接地氣”的創新模式,服務特殊群體,彌合數字鴻溝。青島西海岸新區推出的“銀齡數字課堂”便是一個生動范例。在這個課堂上,社區志愿者們“一對一”輔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讓老年人切實感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壽光市則將電商技能培訓巧妙融入農民職業教育體系,邀請專業的電商講師為農民開展系統的電商技能培訓,培育出大批“新農人”主播,為傳統農業注入數字新活力。
此外,在基礎教育領域,山東正以“四個強化”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同時加強青少年編程與AI教育,助力其未來發展;在職業教育領域,舉辦數字工程師大賽、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職工創新大賽。大力培育“數字工匠”,提升數字經濟企業職工數字素養。
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改變社會,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服務人類,但技術創新對生活的影響并不是自動發生的。它取決于我們發明的技術類型以及我們如何使用它們。面對一輪輪不斷到來的數字科技變革浪潮,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山東方案”,讓每個人都能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共享一個數字化未來。(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高一銘)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