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由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藝術節開幕式暨青年歌會,在青島奧帆中心舉辦。
來自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青年藝術家們,用流行歌曲、民族歌舞、弦樂、歌劇選段等藝術形式,展示了上合國家不同的民族風情和藝術形式。
2024年7月,青島市被正式宣布為“2024-2025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一年之后的今天,這座城市再次站到國際文化交流舞臺的中心。
一年的時間,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活動的落地,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的涌入,青島正在用更豐富的文旅產品供給,更周到便利的文旅服務,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海內外游客的到來。
01
青島“24小時不打烊”
漫步在七月的青島,游客會發現這座城市的文旅體驗早已突破傳統邊界。
清晨,奧帆中心的“海上看青島”航線迎來首批游客,白帆點點間,人們既能感受現代帆船之都的活力,又能遠眺嶗山的云霧繚繞;
午后,歷史城區的水龍池子廣場上,斯里蘭卡的僧伽羅舞與膠州秧歌輪番登場,引得圍觀市民紛紛加入舞蹈的行列;
夜幕降臨,石老人沙灘的音樂節聲浪與海浪共鳴,而太平角一路的微醺爵士節則讓百年領事館建筑群煥發新韻。
“24小時不打烊”的青島,讓青島今年來每逢節假日,總會成為各大旅游平臺的“熱門目的地”。
五一假期和端午假期,青島連續成為攜程“全國熱門入境游目的地前十”、去哪兒“端午親子游熱門城市TOP10”、途牛“自駕游熱門目的地TOP10”。
到了這個暑期,青島在途牛網的高鐵游、自駕游、親子海濱海島游三榜中,均躋身熱門目的地TOP10;青島上榜去哪兒網暑期熱門城市TOP10;中國氣象局發布的全國暑期避暑旅游路線中,嶗山風景區、即墨古城入選山東省的“閱攬山海·舒爽膠東”線路。
青島正在跳出單一的旅游維度,通過“文旅體展商”融合發展,打造更多的流量入口。
“跟著演出去旅行”成消費升級密碼。上半年審批大型演出27場,推出涵蓋景區、酒店、機場、交通等領域的一系列配套服務和優惠,激活“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
“為一場比賽奔赴一座城”拉動效應顯著。突出“賽事引客,文旅留客”,以2025青島馬拉松為例,拉動綜合消費超1.3億元,7月計劃舉辦市級以上賽事30余項。
“平均每天一場會展活動”,上半年青島舉辦各類會展活動198場,展覽面積280.1萬平方米,吸引觀眾265萬人次,拉動消費165億元。
最具誠意的,還是青島真金白銀地發放消費券。上半年,青島共發放了兩輪住宿消費券1000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各領域消費過億元。接下來,青島還將發放文體娛消費券1000萬元,讓市民游客在青島玩得開心、玩得實惠。
02
產業與文旅的深度融合
“我要講的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近日,隨著動畫電影《聊齋:蘭若寺》啟動預售,一版虛實結合的預告片,讓影迷們對電影故事發生地之一的嶗山充滿了好奇。
回應影迷期待,嶗山風景區密切對接電影出品方、發行方,聯動多部門單位策劃聯合宣推,搶先營造“跟著電影游嶗山”的熱潮。
作為“電影之都”,文旅與科技的深度融合,讓青島不僅擁有電影工業化的“硬核浪漫”,有華表獎的星光燦爛,更有沉浸式體驗的蔚藍宇宙。
6月下旬,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二批擬建設的技術創新中心名單,以青島企業山東金東數字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依托單位的“沉浸式體驗內容生成技術與服務文化和旅游部技術創新中心”成功入選。
不久前,該企業參與打造的青島首個“海洋元宇宙”文旅綜合體——Art Sea藝術海世界正式開館。作為國內首個“數實融合”海洋文化綜合體,項目以“藝術化海洋”為核心,依托AIGC生成、MR混合現實等技術,為市民游客開啟一場從遠古海洋到科幻未來的奇幻漫游,成為青島文旅產業升級的又一創新呈現。
隨著文旅產業不斷跨界發展,沉浸式的新業態、新場景,也推動著青島產業資源優勢向文化旅游優勢轉變。
最直觀的案例,莫過于端午假期在臺東步行街橫空出世的“青島啤酒交易所”。
短短幾天的時間,這臺高達3米、360度環繞的巨型智能啤酒柱,就在社交媒體平臺成為頂流。
在這個“交易所”,消費者每一次掃碼購買,都直接影響著30種啤酒的實時價格漲跌。它直觀的環形屏幕和實時跳動的數據,營造出股票交易所那種強烈的沉浸感,讓消費者自然代入“操盤手”角色,從而感受到青島啤酒的多元魅力。
03
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
在上合示范區核心區,總投資額超50億元的“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已成為跨國文化交流的地標。
這座形如貝殼的建筑群匯聚了5000余種上合國家特色商品,從土耳其的手工陶瓷到塔吉克斯坦的干果,游客無需出境便能體驗異國風情。自2022年開放以來,這里已舉辦高端文化演出近百場,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下文明互鑒的重要平臺。
如今,走在青島的街頭,外語交談聲已成為背景音的一部分。
在嶗山風景區,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旅行商Sultanova Sanobarkhon一邊拍攝云海一邊感嘆:“這里的山海景觀與傳統文化同樣迷人,我們要設計更多串聯嶗山與市區的線路”;
德國游客Markus Dieker專程飛來觀看女兒表演鴛鴦螳螂拳,順便體驗了“海派魯菜”烹飪課;
而在奧帆中心的游艇派對上,中俄青年正就帆船運動展開熱烈交流……這種多元人群的聚集,正是青島國際化程度提升的最生動注腳。
今年上半年,青島機場口岸外籍旅客入境數量近24萬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46%。其中,以來華旅游為目的的旅客占61%,利用各類過境免簽政策的外籍游客達17.5萬余人次,占入境外籍旅客總量的七成。
國際文化交流在青島也日趨頻繁,2025青島國際民間藝術季、“你好!中國”上合組織成員國旅行商踩線、“2024-2025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文旅交流周等活動的舉辦,以文旅融合架起中外交流的橋梁。
《巴黎圣母院》原版歌劇再度來青,連演五場、場場爆滿:國際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攜國際樂團帶來譚盾音樂周,青島市美術館阿爾豐斯·穆夏展覽揭幕在即。
國際化的文旅城市,自然要有國際化的便利服務。青島制定專門方案,持續完善入境旅游服務體系,尤其是提高入境游客消費便利度,積極推進離境退稅和即買即退服務。
目前,青島的重點商圈、景區已實現外卡POS機全覆蓋,青島啤酒博物館上線多語種購票通道,新增韓語導覽服務,支持韓元支付及國際信用卡結算。
當德國留學生在中山路與鴛鴦螳螂拳的奇妙碰撞,當俄羅斯舞蹈團與本土秧歌隊在老城區的即興共舞,站在上合一周年新起點的青島,正以文旅為媒,編織一張連接歐亞的交流網絡,用開放之姿,讓“世界的青島”成為中外文明互鑒的璀璨舞臺。
記者|馬曉婷 編輯|趙笛
攝影|王雷 制作|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