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力度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其中一個最新的就業形態——“零工市場”得到了國務院的認可,并作為“就業新增長點”來培育和完善支持政策。但縱觀我市零工市場,小、散、亂依然是阻滯市場良性發展的尷尬原因。
一方面是零工市場虛位以待,另一方面是零工們在市場外“游走”,如何解決市場虛設和工人實際需求之間的現實矛盾,是零工市場管理突破的關鍵所在。同樣,在大數據平臺“稱王”的時代,未來如何通過線下線上“雙管”齊下,盡快推進我市零工市場大數據管理和運營,也為各方提出了必須直面的現實課題。
觀海新聞記者日前對我市的零工市場進行了一番探訪,希望通過對零工市場供需之間“青黃不接”現狀的掃描,揭示零工市場管理難的癥結,為零工市場破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本報還邀請了有關專家參與話題探討,力圖找到一條促進“零工市場”健康發展的可行性道路。
現場
鐵騎山路零工市場:
場內雖然熱鬧 場外依然“游走”
鐵騎山路、王沙路路口的零工市場是我市規模較大的一處零工市場,原來以馬路市場的形式存在。今年3月份,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鐵騎山路勞動力市場投入運營。8月5日,記者在此處探訪時發現,絕大多數務工人員已經進入市場,但仍有部分務工人員沿街攬活。
8月5日5點30分,記者來到鐵騎山路勞動力市場,市場里熙熙攘攘,聚集了眾多務工人員。他們中的大部分在規定區域等待,或是三五成群地聊天,或是專注地盯著手機。少部分人則在停車場附近游走,外來車輛一停穩就趕忙圍上去,不由分說地推薦自己。
△鐵騎山路零工市場外,零工們在靠活兒。
瓦工許師傅就在這些等待的人之中。他是河南人,在青島已經工作了8年,之前一直在鐵騎山路附近找活兒,勞動力市場開門后,也順勢轉了進來。這天早上,他4點多點就進入市場,吃過早飯后安心地等待工作?!罢f實在的,搬進市場后,攬活兒的環境好多了。原來站在馬路上,一有人停車我們就往上靠,非常不安全,這里就比較規范?!睂τ谛率袌龅沫h境,許師傅比較滿意。
肯定之外,許師傅還有一些遺憾。市場有些簡陋,功能區也不是很清晰,讓人有些無所適從?!按蟛糠秩硕际卦谂锢?,可還有一些人跑到停車場去攬活,感覺很不公平?!?/p>
記者注意到,勞動力市場之外,還有一些務工人員依然沿路攬活。記者粗略數了一下,從市場門口到鐵騎山路、王沙路路口,幾十米的距離有三四堆兒人,總數三四十個。他們延續著舊時的習慣,有車輛低速經過就快步上前,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工人。
株洲路零工市場:
市場關閉 “占路”依舊
位于海爾路株洲路路口東側的株洲路零工市場也是“聲名遠播”的一處零工市場。因為占路擾民等原因,被不少市民投訴。去年6月25日,本報“曝光臺”欄目曾經關注過這一問題,稿件刊發后,嶗山區回復,稱將加強市場管理,加快海爾路與株洲路路口東南側的中韓勞務市場建設,爭取2019年年內完成市場建設,為農民工提供良好的務工場所。
8月5日上午9點,記者在現場看到,中韓勞務市場已經完成施工,但大門緊閉,務工人員依舊在株洲路上沿路攬活。每當有車輛停在馬路邊時,便有多位務工人員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工人。一旦車主表示了雇人意向,又會有更多的人圍上前來。少經此事的車主往往會被嚇一跳。
△看到有人來找零工,株洲路零工市場門外的務工人員蜂擁“搶活兒”。
一位在株洲路上靠活兒多年的務工人員告訴記者,株洲路零工市場以建筑工人為主,還有一些裝卸工和家政服務人員,高峰期能有近萬人在此聚集,今年情況特殊,路邊的人少了很多。
“靠近海爾路的地方建了個零工市場,你為什么不到那里去找工作啊?”記者問道。
“那里建好了一直就沒開門,就是開門了,我還會在路邊等活兒”,該工人說道,“進市場要拐來拐去,還不一定好停車,老板一般都喜歡在路邊招人。”
與這位工人持相同觀點的不在少數。多位務工人員都向記者表示,更喜歡在路上攔車攬活兒,一方面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人比較自由。
務工人員的“自由”給株洲路海爾路路口的交通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記者在現場看到,過往的車輛都分外小心?!拔颐刻於家獜暮柭酚肄D上株洲路,每次心情都很矛盾,路上這么多人,本應該車速慢一點,可一旦慢下來,就有人往上撲,不得已又得加油快速通過。”在株洲路上工作的李先生如是說。
青島市(市北)靈活務工市場:
場內信息不少 零工不愿進場
沈陽路零工市場曾經聲名赫赫。為了改善區域環境,2014年,青島市(市北)靈活務工市場開業,面向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求職、培訓等服務。
8月6日上午9時許,記者進入了市場。此刻,大廳里已經聚集了數十人,既有招聘者,也有求職者。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雙方只能隔著一米線交流。記者注意到,市場里提供的企業招聘信息不少,既有機械制造廠,家紡公司,也有酒店、家政公司。一家互聯網公司還在市場內以月薪5000元-8000元招聘起了市場推廣專員。
市場之外,還有部分工人在道路上游走,拒絕進入市場。他們以建筑工人為主,其中有少數裝卸工。記者問及原因,他們表示,靈活務工市場招的是長期工,不適合自己這樣“一日一結”的零工。
探因
兩大原因致務工人員不愿“入市”:
場內“對接”效率低 招工“黃牛”頻攪局
零工市場是連接務工人員和招聘者的紐帶,在市場中從事用工交易是規范市場秩序,提升區域環境的有效手段。部分零工為何放著建好的市場不進,留戀沿街攬活兒呢?
多位街頭務工人員向記者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內找工作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招工“黃牛”攪局。
零工均為臨時雇傭,工資“一日一結”,對于找工作的效率非??粗?。部分務工人員認為,站在路邊攬活兒方便、直接,雇主駕車而來不用兜圈子,可以第一時間接觸,如果價格談得來,上車就走非常方便。在市場里,程序要復雜得多,雇主要停車,并走到等候區,討價還價要耗費很多時間,成交效率大打折扣。
市場內招工黃牛的存在也讓部分務工人員心生不滿?!笆袌隼镉幸恍┱泄な怯芍薪檫M行的,他們開出的價格比雇主的直接出價要低一些,而且容易引發糾紛,這樣的活兒我們都不愿意接,相比之下,在路上直接找人的幾乎都是雇主本人,不僅價格好商量,結款也更加利索?!币晃粊碜越K的務工人員告訴記者。
還有一些務工人員對零工市場的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青島目前的零工市場還停留在“用工交易場所”的定位,沒有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市場管理方應該改變觀念,將零工市場打造成綜合服務機構,成為“務工人員在青島的家”。引導外地務工人員在青島長期發展,為城市補充“血液”。
困局
市場治理難度大 移動數據難整合
帶著務工人員的問題,記者采訪了零工市場的管理方。
鐵騎山路勞動力市場由城陽區王家曹社區進行管理,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勞動力市場今年3月啟用,免費開放。夏季每天四點開門,交易高峰期是四點半到七點,每天有四五千人在此找工作,其中近七成能成功。受疫情原因影響,今年的用工需求較往年有所降低,表現為工人多,企業少,部分找不到工作的工人會重回馬路,沿街攬活兒。
“針對這樣的狀況,我們也在想辦法,想引入大的互聯網企業為工人匹配工作,目前,相關的工作還在前期預備階段。摸底顯示,部分務工人員對這個不是很信任,還是傾向于現場找活兒?!痹撠撠熑吮硎尽?/p>
對于市場上的招工“黃?!?,該負責人表示,零工市場情況復雜,治理難度很大。由于每日人流量巨大,當前,市場主要對進場的工人進行體溫測量和身份核定,對于企業則敞開進入?!懊刻爝M場的車輛有四五百輛,是在兩個多小時里集中涌入的,如果一個一個核定,門口的道路就徹底堵死了,根本不現實。對于具體的交易活動,我們也不好參與,價高價低都是由工人和雇主直接約定的。”
青島市(市北)靈活務工市場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提高求職成功率,市場建設之初就專門打造了靈活務工市場信息港,收錄了近5000條招聘信息,一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靈活務工市場信息港有些“跟不上趟兒了”?!熬W站主要在電腦端,我們想把它移植到手機端,方便找工作的人員使用,但在實際施行中,受制于務工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生活習慣影響,開發難度很大,推廣難度更大?!痹撠撠熑吮硎?。
支招
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 線上線下“同步發力”
有關專家認為,要破解零工不愿意進零工市場的難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努力,線上線下同步發力。
市政協委員張黛婕認為,導致零工市場崗位不足、維權困難等現象有多個原因,其中信息匱乏、渠道單一占了很大比重。要想改善此現狀,應該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響應國家號召,促進靈活就業和靈活用工平臺的發展,即:打造靈活用工服務平臺,通過線上平臺擴大就業信息發布范圍、提升匹配效率、同時規范靈活就業過程中的職業安全保障。只有平臺運營實現真實安全可靠的良性循環,才能吸引更多的用工方和求職者自發地通過平臺對接資源。當然,強化做好線上的同時,線下也應有所動作。目前,零工市場的工種主要集中在建筑業,要想增加崗位供給,市場可以通過主動出擊、直接對接行業協會和企業,開發市場新需求,從而增加務工人員與市場的粘性。
針對部分零工不愿意使用線上平臺,留戀“馬路時光”的狀況,市社科院經濟所副研究員吳凈認為,應該堵疏結合破解難題。
“零工馬路市場破壞了環境,影響了交通秩序,需要被有效地治理,途徑就是堵疏結合。”吳凈表示,所謂“堵”指的是強化執法,綜合行政執法局、公安、交警以及勞動等部門,提高責任意識,采用集中整治與定點盯守等方式,對馬路兩旁“零工市場”進行規范管理,陸續引導路邊攬活的零工就業者到就近零工市場謀職。所謂“疏”,指的是加強對零工的技能培訓,通過多種形式引導他們使用線上用工平臺,習慣在“手機上”找工作。為了豐富零工的就業面,建議有關部門將零工就業者納入重點就業群體,嘗試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采取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各類院校、培訓機構、互聯網平臺企業,組織開展養老、托幼、家政、餐飲、維修、美容美發等技能培訓和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新職業技能培訓。
市人大代表、市委黨校教授劉文儉認為,做好零工基礎就業的同時,還要對零工市場進行再定義。受新經濟發展的影響,尤其是疫情的催化,零工經濟正迅速滲透到城市的生活中。除了傳統的建筑業、物流業、家政業之外,越來越多的行業的零工正在蓬勃發展。當前,零工已經不能再與低端的工作畫等號,社會各界對零工的認可度和參與度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零工市場的升級迫在眉睫。
“就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市當下的零工市場功能還比較單一,主要是提供了物理空間,附加服務做得還很不夠,有關方面應該以更高的視角進行規劃設計、豐富功能,當然,這一過程中不能好高騖遠、貪大求全,而是要腳踏實地,做到‘接地氣’?!眲⑽膬€認為,市場管理一定要規范,要有清晰明確的組織實施辦法、應急預案和安全保衛工作方案,發生問題可以及時有效處理。
編輯點評
變“強制”為“吸引”
作為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難”,馬路零工市場一直都是困擾城市管理者的難題之一。一方面,建好多年的零工市場閑置已久,另一方面,在外打“游擊”的零工們造成的混亂狀況難以根治。未來,如何通過大數據平臺解決零工市場供需數據的無縫鏈接,已經成為考驗城市管理的重要標尺之一。
如果說,“高出工率”是使馬路市場規模擴大的“誘餌”,那么,正規零工市場高中介費、低附加服務則進一步助長了零工們“打游擊”的熱情。因此,如何讓零工們心甘情愿地進入市場成為城市管理者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近年來,許多城市運營成熟的正規零工市場,除了加強馬路零工市場的疏導管理外,更重要的是“練好內功”,變“強制”為“吸引”。一方面多手段、多渠道改變當下零工市場僅提供物理空間,功能單一、附加服務不夠的尷尬現狀,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平臺上海量供需數據的有效對接,有效降低“入場成本”,吸引馬路零工輕松入場,從而全面遏制馬路零工市場的擴張之勢。此外,如何建立信用體系、如何對平臺上的零工實施有效監管、對接單零工有何規范化要求、零工的勞動權益如何保障等后續服務問題也須及時提上議事日程,有效解決阻礙零工“進場”的后顧之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濟南最大的“零工市場”槐蔭農民工服務中心不久前就推出了“槐蔭農民工APP”,馬路零工可以通過下載安裝APP 完成身份信息的采集及錄入,極大地吸引了馬路零工們大量“入駐”。因為擁有極低的入駐成本和海量的用工數據,該平臺受到大量用工單位的青睞,實現了供需雙方在數據平臺上輕松“見面”,簡易下單,有效根治零工“進場難”問題。
未來,如果我市零工市場管理部門“苦練內功”,提供更切實、更周到、更全面的服務,通過“互聯網+”等大數據技術,降低入場成本,提升場地效應,變“強制”為“吸引”,相信困擾零工市場多年的難題一定會得到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