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態度的思想者
在日趨激烈的全球國際航運中心版圖中,青島正在不斷提升自身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7月11日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公布了2025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前20位,青島由2024年的第15位躍升至第13位,首次超越日本東京、韓國釜山等東北亞大港,同時繼續領跑中國北方港口群。
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港口在國家經濟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日益凸顯。2024年6月,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專班成立,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上升為城市戰略。
經過一年多的奮力攻堅,青島在港口基礎設施、智慧綠色轉型、航運物流、航運貿易與金融、港產城融合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國際樞紐海港能級不斷提升。
此次在國際航運中心綜合實力排名中實現2個位次的提升,彰顯出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全球影響力和航運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
01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是全球航運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評價體系之一,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波羅的海交易所聯合編制。
該指數對全球43個航運中心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涵蓋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大維度,下設16項二級指標。
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前20位分別為:新加坡、倫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寧波舟山、雅典-比雷埃夫斯、漢堡、紐約-新澤西、休斯敦、廣州、青島、東京、釜山、安特衛普-布魯日、深圳、天津、洛杉磯、溫哥華。
作為一座天然良港,青島擁有得天獨厚的港口設施條件和北方最密的航線網絡。2024年,青島港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7.1億噸、3087萬標箱,穩居全球第4位、第5位。

7月8日,在青島膠州灣航道,數艘集裝箱貨輪緩緩進港。 張進剛 攝
在這份《報告》中,憑借高效的集裝箱作業效率與高產的百米岸線吞吐量,青島港的“港口條件”指標穩居全球第二位。
今年,青島港又開工建設了總投資約770億元的港口重大基礎設施能力提升項目,涉及專業化碼頭、集疏運體系、港產城聯動等領域。
其中,在董家口港區就投入超400億元建設北三突堤7-8#泊位、瑯琊臺灣灣底通用碼頭、瑯琊臺灣東部集裝箱碼頭等重點工程,預計建成后將新增年通過能力2612萬噸、1100萬標準箱。
項目全部建成后,董家口港區貨物吞吐能力將超過7億噸,相當于再造一個青島港。卓越的港口條件,將為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硬件支撐。
02
持續做強港口“軟實力”
高端航運服務業,是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軟實力和關鍵性指標。
《報告》顯示,新加坡和倫敦在航運服務領域的領先優勢顯著。國內主要航運中心中,僅有上海和香港的航運服務排名與總體排名一致,其余城市的航運服務得分排名均低于總體排名。
其中,青島的航運服務排名位居第16位,顯示出港口軟實力和硬實力之間存在的“落差”,亟需突破提升。

事實上,與貨物吞吐量、港口基礎設施等“硬實力”指標相比,港口“軟實力”的提升難度更大,需要在港口、航運、金融、司法、仲裁等方面統籌發力、久久為功。
青島已經認識到這一短板,并將發展港口“軟實力”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點攻堅任務。
今年2月,全球知名的專業船舶檢驗和認證機構——希臘菲尼克斯船級社亞洲總部落戶青島自貿片區,將開展船舶入級、發證和驗證等綜合服務。
這是在青島落戶的首個船級社亞洲總部,填補了青島作為國內主要港口城市在重要船級社總部上的空白。
航運交易、金融服務支撐方面,截至2024年,山東港口船舶交易平臺已累計完成交易額27億元,發展成為全國第三、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平臺,全國最大工程船舶租賃、拖輪交易、港航類設備物資處置平臺。
今年1—5月,山東港口集團完成船舶交易服務業務79艘次,交易額1.49億元。國內首個總部級海洋保險專營機構——中國人保海洋保險中心在青成立。
5月底,青島自貿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正式啟用,力爭大宗商品儲運基地納入國家布局。
在郵輪方面,青島成為全國第三個、北方首批實現國際郵輪復航的城市,2024年接待郵輪21艘次,出入境人次達7.1萬。2025年成功招引首艘國產大郵輪“愛達·魔都”號到訪青島。

“愛達·魔都”號靠泊青島郵輪母港。
提升海事法務服務水平方面,泰和泰律師事務所、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落戶青島,為涉外涉海領域法律服務水平提升注入新動能。
03
2024年,上海港成為全球首個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的港口,連續十五年蟬聯全球最繁忙集裝箱港口桂冠,彰顯了上海港世界一流航運樞紐的地位。
波羅的海交易所亞洲區負責人張競優認為,上海的發展得益于完善的航運產業生態、一流的港口基礎設施、領先的海事法律服務和航運金融服務。
同時,大力發展智能、綠色港口技術,也是增強上海港韌性和戰略優勢的重要推動力。
對標上海,青島同樣將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作為航運中心建設的關鍵抓手。
人工智能是決定全球航運中心格局的“勝負手”。
青島港打造了全球首個港口服務類大模型——方舟TaaS,聚焦海運進出口貿易流程的關鍵環節,依托港口物流鏈海量的數據資源,全面覆蓋船東、貨主、貨代等港航口岸用戶群體,推動港航口岸服務智能化升級。
面對綠色低碳轉型大趨勢,全球主要航運中心都在搶抓“換道超車”窗口期。以綠色燃料加注為例,據《報告》統計,已有多地提出要建設全球船用綠色燃料加注中心。
在這方面,青島自然不甘人后。
6月14日,在青島港前灣港區,“大源油8”輪成功為國際巨輪“現代溫哥華”號精準加注1300噸生物燃料油。
此次加注作業標志著中國北方港口首單國際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業務落地,青島港綠色航運邁進重要一步。

中國北方港口首單國際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業務落地。
按照《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青島正加快推進港口綠色低碳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航運物流、加快拓展航運貿易市場、提升口岸服務功能、培育港口人工智能產業生態13項重點任務。
到2028年,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記者|周建亮 編輯|趙笛
制作|宋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