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11日在上海對外發布。報告指數結果顯示,2025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前20位分別為:新加坡、倫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寧波舟山、雅典-比雷埃夫斯、漢堡、紐約-新澤西、休斯敦、廣州、青島、東京、釜山、安特衛普-布魯日、深圳、天津、洛杉磯、溫哥華。在該榜單中,青島位居第13位,與2024年位次(第15位)相比上升了2位,彰顯出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全球影響力和航運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
國際航運中心是指擁有良好港口物流條件、完善航運服務體系,航運及相關產業發達,在全球航運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全球港口城市。青島因港而興,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具有良好條件和發展基礎。青島港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良好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航線網絡和領先全球的集裝箱碼頭自動化技術,為全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2024年以來,青島將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列入城市發展戰略,青島國際樞紐海港能級不斷提升。新版青島港總體規劃獲國家批復。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7.1億噸、3087萬標準箱,穩居全球第4位、第5位,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
當前,按照《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青島正在加快推進強化航運中心規劃引領、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港口綠色低碳發展、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現代航運物流、加快拓展航運貿易市場、強化航運金融服務保障、促進港產城聯動發展、提升口岸服務功能、提升海事法律服務能力、強化海事人才引進培養、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培育港口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等13項重點任務。按照預期目標,到2026年,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初見成效,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7.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600萬標準箱,航線總數達到240條,海鐵聯運箱量突破255萬標準箱,歐亞班列開行規模突破1100列,物流業增加值超過1900億元。到2028年,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波羅的海交易所聯合編制,自2014年首次發布以來,已成為全球航運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評價體系之一。該指數對全球43個航運中心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涵蓋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大維度,下設16項二級指標,為政策制定者、企業和研究者等產業鏈各環節提供參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