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態度的思想者
當全球科技競爭進入“大科學”時代,“單兵作戰”的創新模式早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需求。由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組建的創新聯合體,成為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重要路徑,近年來在全國各地蓬勃成立。
日前,青島公布了首批創新聯合體備案名單,由10家企業牽頭,聯合同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成立。

從產業來看,這些聯合體聚焦太赫茲、人工智能、低空經濟、車路云協同、合成生物等領域,都是青島“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的細分賽道。
什么樣的企業能成為青島首批創新聯合體的“領頭羊”?
在這10家企業,我們看到,既有海爾、海信這樣生態資源齊聚、帶動作用明顯的“產業航母”,也有像青源峰達、勵圖高科這些憑借技術銳度突破創新邊界的“技術尖兵”。
通過創新聯合體這一新型組織形式,青島正加速匯聚創新要素、突破技術壁壘、培育產業生態。
01
技術尖兵
作為太赫茲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的牽頭方,青島青源峰達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已成為國內少數掌握太赫茲成像芯片、安檢系統全鏈條技術的企業,自主研發的太赫茲光譜和成像技術等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
公司去年開始便主導籌建國家太赫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青島)及聯盟,集聚全國優勢資源,推動這一技術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示范的完整創新鏈條。
此番聯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等院所等11家單位建設創新聯合體,青源峰達的使命,是圍繞太赫茲無損檢測成像技術等三大關鍵共性技術進行突破,推進太赫茲在厚度檢測、無損檢測、生物醫學、材料研究等場景的規模化應用。

青源峰達太赫茲測試分析中心
在創新聯合體牽頭企業中,像青源峰達這樣的“技術尖兵”企業群體,正憑借技術“破壁”成為細分領域創新資源的“凝聚核”。
智慧海洋創新聯合體的牽頭企業青島勵圖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是如此。
成立十余年,其深耕智慧海洋領域,為漁船漁港、漁業養殖、海洋牧場、海洋防災減災等涉海行業打造智慧平臺,通過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海洋生產效率。

勵圖高科打造的iSEAPLAT智慧海洋產業互聯網平臺
此前,勵圖高科曾與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合作,突破了溶解氧傳感器中核心的熒光膜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使溶解氧傳感器的成本從萬元級降到百元級,以低成本實現了高效率、高密度養殖。
其牽頭的智慧海洋創新聯合體,其核心使命是采取“軟(件)+硬(件)+虛(虛擬經濟)+實(實體項目)”模式,打造海洋感知“一片海”、數據傳輸“一張網”、資源共享“一朵云”。
此外,牽頭建設低空管理服務創新聯合體的中科星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GEOVIS數字地球系統已廣泛服務于民航、應急、城市管理關鍵領域,也吸引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中科星圖智慧打造的數智低空大腦
山東立菲生物產業有限公司,致力于為醫療器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從產品孵化到上市的一站式服務。其牽頭組建的體外診斷醫療器械產業創新聯合體,將著力打造體外診斷醫療器械3C創新服務平臺。
青島國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青島市海洋科技領域的領軍企業,研發建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平臺。此次牽頭組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聯合體,將推動AI大模型在海洋觀測、防災減災、生態保護等場景應用。
青島寶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組建的柔性智能裝備系統創新聯合體,將通過整合創新資源,聯合攻關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的關鍵技術難題,提升青島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02
在10家牽頭企業中,青島海爾科技有限公司、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青島蔚藍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等當屬行業頭部企業,是所在產業的“航母”級存在。
成立于2000年,青島海爾科技有限公司是海爾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底座,在大模型領域已經有成熟探索。此次聯合山東大學、科大訊飛等單位組建智慧家庭垂域模型創新聯合體,將繼續在行業垂域大模型展開新的技術攻關。
作為國內智慧交通領域的龍頭企業,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第一。此次聯合山東極視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AI企業,以及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將在智慧交通方面探索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結合。

海信智慧交通工程師在指揮中心值守。
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已經陸續在全國落地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示范項目,構建車路云協同城市出行生態。此次牽頭組建智能商用車車路云一體化創新聯合體,將通過其核心技術、標桿項目、生態聯盟的優勢,突破車路云協同方面的關鍵技術,助力青島在這一賽道奪得領先地位。
在合成生物領域,青島蔚藍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工業酶龍頭企業。此前已經與青島能源所、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研究院、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組建了產業聯盟。此次牽頭組建聯合體,將有望在這一新興賽道實現技術突破,從而實現建立起本土化的產業優勢。
03
體系作戰
頭部企業帶動、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業參與,這種聯合創新的方式,青島市過去也建設過一些創新領域的聯合組織。
那如今的創新聯合體與以往又有何不同?
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的創新聯合組織,通常以匯聚“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全要素為要求,往往承擔著多項任務。而如今組建的創新聯合體,則立足產業發展重大需求,聚焦聯合開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一主要任務。
在主體定位上,此次所有的聯合體牽頭單位都是企業,這可以使創新活動更加貼近市場需求,進一步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
在內部成員的協作關系中,傳統的產學研合作往往缺乏明確的約束和權責界定,而創新聯合體需通過簽訂協議,明確各成員單位之間的責任、權利、利益,讓聯合體真正成為利益共同體。
在支持政策方面,青島創新聯合體采取備案制建設,“成熟一個、支持一個”,備案有效期一般不超過3年。對創新聯合體通過科技示范工程、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等予以支持的同時,青島也將建立績效評價制度,對評價結果優秀的加大支持力度、不合格的取消備案資格。
創新聯合體不是“為聯而聯”,而是瞄準明確的技術攻關目標和產業應用場景,實現從“單兵突擊”到“體系作戰”。
未來,這些創新聯合體要以協同創新的方式,聚焦資金投入大、技術難度高、單個主體難以攻克的關鍵技術,形成群體突破態勢,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出來”、一批攻關成果“用起來”、一批優勢技術產品“強起來”,真正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