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0日訊 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好管、管不好、易反復,怎么辦?青島萊西市夏格莊鎮開出“德治”良方,闖出了一條以德治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的人居環境長效整治新路子。

挖掘優秀家風,滲透美麗鄉村道德底蘊
觀念是個總開關,要想讓群眾自覺地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必須解決好群眾的思想意識問題。思想意識怎么轉變?萊西市夏格莊鎮借助本土優秀家風理念,循序漸進滲透教育。通過深入挖掘雙山村“清、慎、勤、智、仁、勇”張氏家訓內涵,以點帶面輻射,把“清、勤”的理念貫穿到人居環境整治中,讓保持環境整潔成為一種新風尚。
與此同時,該鎮還打造了“雙山政德教育基地”和“鎮級黨校”兩個教育陣地,常態化開展集中教育。今年以來,舉辦人居環境整治各類教育培訓32次,組織參觀活動160多次,受教育人員達到了5300多人次。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參觀教育、工作交流,對干部群眾進行常態化的道德文化滲透,使人們逐步將建好美好家園、做好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一種新風尚、新目標、新追求,真正把“要我做”變成“我要做”,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熱情空前高漲。
“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喚醒了群眾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識,大大提高了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群眾的工作更好做了,干群的關系更融洽了,村莊的環境更整潔了。”夏格莊鎮黨委書記吳海波說。

活用道德積分,引發群眾參與整治熱情
如何進一步引導群眾,把參與人居整治的意識轉化為常態的行為習慣?夏格莊鎮探索“德者有得”機制,在各村成立“村民信用管理小組”“道德評議會”,將環境衛生作為道德評議的重要內容。各村組織村委成員、村婦聯主席和8名村民代表組成10人的衛生監督評比小組,每季度對全村村民進行1次隨機抽查,按4擋進行打分,打分結果計入道德積分。
12月8日,記者在渭田村看到38歲的村民李海燕正在道德聯盟超市中憑借道德積分兌換洗衣粉,她高興地說:“衛生打掃的好還有東西拿,一年零八碎的省了不少錢。我以后還要好好干,拿更多的積分!”
“村民可憑借積分券在道德積分聯盟超市換取商品,不但有效地調動了群眾參與衛生治理的積極性,還大大降低了管理費用。”夏南莊黨總支書記張順介紹,以往村里每年約需花費6萬元整治村莊環境,而今年僅支出3萬元,實現降費50%以上,但環境整治效果翻倍,真正用“小積分”解決了“大問題”。
創新構建“微網格”,環境整治“格”中見效
有好的意識教育,有好的習慣養成,還要有一個好的管理模式。為此,夏格莊鎮創新了一個“妙招”——“青云”微網格管理。該鎮創新構建“微網格”,按50戶/人的標準配備網格信息員,突出“把黨旗插在網格上”,打造了一支178人的微網格信息員隊伍,黨員占到了101名。并且配套制定了《微網格員管理辦法》,壓實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責任,讓微網格信息員隊伍成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眼耳手足”。
據了解,為提高“微網格”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該鎮還打造了“青云”微網格管理服務平臺和手機APP,初步實現了人居環境整治的線上管理、線上監督和線上反饋。
“‘微網格’是我們今年工作的一項重大創新。在運用過程中,信息員可通過手機APP隨時上報衛生整治情況,群眾也可以通過‘隨手拍’功能在手機APP上隨時上傳衛生和垃圾死角,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調動了群眾參與監督政府和村莊工作的積極性,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麗鄉村提供了有力保障。”夏格莊鎮黨委副書記孫進利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英歌 通訊員 程強)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