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遠。
日前,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省商務廳與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青島上合示范區落下帷幕。此次大會以“共謀區域合作 攜手創新發展”為主題,吸引近300位中外嘉賓參會,共話上合機遇,共商合作大計。同期舉辦的2025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也圓滿閉幕。
大會和博覽會的同期舉辦,展現了青島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錨定開放確定性,以“上合方案”應對全球產業鏈碎片化風險,以“穩鏈固鏈、包容普惠”的地方實踐鞏固高質量開放成果的城市擔當。
經貿合作升至新高度
開放是破題之鑰,合作是前進之道。
從嘉賓規模看,近300位國際嘉賓來自28個國家,覆蓋了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國等。已成功舉辦三屆的上合博覽會,吸引了來自上合組織相關國家,以及澳大利亞、瑞士、新加坡、日本、韓國、印尼、朝鮮、敘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360家參展商、2905家采購商。
不斷擴大的“朋友圈”、不斷延長的“通訊錄”,進一步展示了“上合平臺”的含金量。拉升了上合組織國家間地方經貿合作的新高度。
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開放合作才能互利共贏;互利共贏,又能為擴大開放注入動力。白俄羅斯與青島和上合示范區之間,就在上合組織的框架下結下深厚的友誼。作為本次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大會重要活動議程之一,白俄羅斯地方經貿合作推介會暨白俄羅斯與中國青島合作工作組首次會議在7月18日成功舉行,雙方深入探討白俄羅斯與青島市的雙向投資和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為今后在經貿、農業、旅游、科技等多領域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白俄羅斯明斯克市政府市長弗拉基米爾·庫哈列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合示范區是上合組織新的動力源,在推動成員國互利共贏,實現更好的合作上,取得更好的結果。上合組織提供了多國合作的平臺,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一場場洽談、一次次對接、一份份協議,國際經貿合作的確定性就在這其間不斷增強,而作為盛會舉辦地,上合示范區則又一次站在了國家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高能級平臺已現雛形
高水平對外開放,離不開高能級平臺的支撐。
作為全國唯一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地方間經貿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上合示范區承接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大會以及上合博覽會這樣的高能級國際大會,是其在全球舞臺亮相和展示的良機。
同樣,越來越頻繁的經貿文化交流活動是上合示范區精心打造重大國際交流合作高能級平臺、努力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的縮影。
此前,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綜合服務平臺工作的烏茲別克斯坦小伙金東衛,就講述了他見證的上合組織國家依托上合示范區搭建的高能級平臺,使經貿合作越發緊密的經歷。“去年,我幫助一家做花生和花生油的烏茲別克斯坦企業把產品引進到中國,我還向家鄉的企業推介上合示范區,我很希望成為他們之間的橋梁,希望幫助越來越多國家的企業通過合作實現共贏。”
專場經貿對接治談會上,一場正在進行的簽約儀式
目前,這一平臺已吸引上合組織國家兩萬多家企業注冊使用,可提供“貿易+通關+物流+金融”全周期、全要素、全鏈條一站式綜合服務。
通過把國家戰略先行先試與地方高質量發展有機融合,上合示范區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交流發展“四個中心”和上合組織經貿學院建設不斷取得新碩果,截至目前,已累計推出改革創新成果125項。
上合示范區,為實踐“上海精神”、加強上合組織國家間經貿合作,提供了一個可觸的“青島答案”。
打造高水平開放新高地
把視角轉回到城市。
青島的血脈里,本就流淌著開放的因子:從膠澳碼頭的老船笛聲,到青島港的巨輪穿梭,這座城始終敞開胸懷擁抱著世界。
2019年,上合示范區作為全國唯一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地方經貿合作的國家級綜合性開放載體落地青島,歷時6年,青島已然將和合共生、共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精神與血脈之中。
6月和7月,除了本次大會和博覽會同期舉辦的機制化經貿活動外,青島還成功舉辦了上合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以及上合組織成員國文化部長會晤、旅游部門領導人會議等三場上合組織官方機制化會議,同時由文旅部主辦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藝術節也在青島開幕。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文化部長第二十二次會晤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葉爾梅克巴耶夫在采訪中表示,青島短期內密集承辦上合組織多場會議和論壇,其打造的電商平臺、技術轉化中心、大型展館等為上合組織提供了非常好的合作平臺,展現出成為區域商業活動“磁石”的巨大潛力,將有力推動成員國間富有成效的合作。
山海為證,從2018年峰會的“結緣”,到上合示范區的蓬勃生長,青島與上合組織的故事,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合作范疇——它是“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在經貿領域的生動演繹,是高質量開放在區域合作領域的成功樣本,是“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的“活態載體”。
從青島、從上合示范區出發,每一艘貨輪、每一條班列承載著緣分的延伸,每一次文明對話激蕩著初心的回響,而這份緣,終將在高質量開放的道路上,續寫更優美的篇章。(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高一銘)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