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戶被指“有風險”,客服回復“繞圈圈”
快團團“提現難”急壞一批“團長”
近日,市民李軍(化名)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反映,他是拼多多旗下社群團購平臺快團團的一名“團長”,快團團以“賬戶有風險”為由限制其提現售貨款,而且未明確告知賬戶到底有何風險。記者發現,李軍的遭遇并非個例,在互聯網社交平臺上,有些外地的快團團“團長”也反映“提現難”。
李軍介紹,他在市北區經營一家電子閱讀器零售店,2024年5月入駐快團團,成為銷售墨水電子閱讀器的“團長”。次月,他發現賬戶里的4萬多元售貨款無法提現。快團團客服回復其賬戶有風險,建議自查訂單,嘗試退款。
由于實在查不到賬戶有何風險,李軍后來又多次聯系客服,得到的回復為“核實到高客單、無履約,請盡快發貨并上傳物流單號”“系統會根據履約綜合情況評估”。他又根據客服提示,提高履約率、及時確認收貨、積極處理售后,但仍然無法提現。李軍表示,自己一直墊資進貨,資金周轉壓力大,希望進一步聯系平臺的城市經理解決,但客服回復,商戶月銷售額達到50萬元才能對接城市經理。
不同于其他電商平臺,快團團沒有自動確認收貨程序,如果買家收到貨后沒有確認收貨,需要“團長”自行提醒買家,否則會影響店鋪履約率。“商家后臺顯示我的履約率100%,無其他售后問題,但客服仍反饋賬號有資金風險,需自查訂單,甚至提出我的可用余額不足,退款需充值訂單金額。”李軍表示難以理解,為何錢都在平臺里,還要再充值。
2024年7月下旬,李軍的賬戶中已有8萬多元售貨款,因無法提現,他只能暫停了在快團團上的銷售。2024年8月,李軍再次追問此事進展,客服稱“系統檢測到您的交易行為存在異常,為了保證您和‘團員’的交易安全,建議您與‘團員’進行協商,并且及時給‘團員’進行退款處理”,當他咨詢具體哪些訂單異常時,客服依舊重復上述話術,未作出具體說明。
無奈之下,李軍只能聯系買家操作退款,再讓買家通過其他方式重新付款,但有兩位買家一直無法聯系,導致李軍賬戶中仍“凍結”著3225元。“已經一年了,客服一直重復這套話術,讓我自己排查,我每一步都按提示操作,卻還是無法提現。”李軍說。
今年以來,即墨區、萊西市的多位快團團“團長”反映此類問題。萊西市的周先生從2022年起使用快團團銷售網絡課程等虛擬商品,此前提現順利,但從2024年11月起,賬戶內9.9萬元被限制提現,客服始終以官方話術回應,讓其“等待解決”。
記者在7月18日和7月21日兩次致電快團團官方客服電話,希望采訪相關負責人,客服人員表示已記錄問題。但截至發稿前,快團團官方未作出回應。
知名公益律師、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良善表示,一般情況下,銷售平臺無權直接凍結商戶資金。若平臺依據用戶同意的服務協議凍結資金,需符合協議約定的條件和程序;若無法證明凍結行為的合理性,則可能涉嫌侵犯用戶財產權益。
“對‘團長’而言,資金無法回籠可能導致其經營困難;對平臺而言,無明確緣由拒絕提現會降低用戶信任度,影響長期發展。”趙良善建議,平臺應向商家明示無法提現的具體原因,如果資料不全,需要指明缺少哪些資料;若是因為風險評估不達標,應告知具體的風險點及評估依據。同時平臺要給出具體解決辦法,承諾最晚處理時間,并優化客服機制,提升客服專業性,建立反饋跟蹤機制,避免機械回復和推諉責任,以確保問題得到快速處理。
目前,李軍等人仍在等待快團團給出辦理結果。本報將持續關注事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