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大爆炸的搜救工作還在繼續。但憤怒的民眾已經連續數天舉行抗議,要求徹查事故,敦促政府改革。10號,黎巴嫩總理宣布政府全體辭職。
黎巴嫩國防部在10日宣布,廢墟下已無幸存者。俄媒稱,至少還有50人未被找到,其中包括當天參與海港滅火的消防員。俄羅斯救援人員正在這里清理廢墟,打通關鍵的通路。
就在救援還在進行的時候,貝魯特的街頭也正在爆發激烈的抗議示威,人們抗議當局腐敗,要求找出和懲處貝魯特港口爆炸事件的罪魁禍首,同時要求政府改革。
10日晚,黎巴嫩總理迪亞卜發表電視講話,他表示本屆政府就職以來一直試圖尋求變革,但遭遇巨大阻力,“無法阻止一些政黨煽動民眾反對政府”。他宣布政府集體辭職,希望尋求“真正的變革”。
據黎巴嫩官方透露,迄今為止,至少20人因涉嫌關聯爆炸責任受到拘留,包括海關部門官員、其前任以及港口負責人。數十人因爆炸事件受到質詢,包括兩名前內閣部長。
現在就爆炸原因的調查重點在于,2750噸高爆性化學物質硝酸銨如何在港口區一個倉庫存儲6年而沒有采取行動的原因。
事實上,早在貝魯特爆炸發生前,當地民眾對黎巴嫩政府積怨已久,原因就是經濟的每況愈下。
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黎巴嫩因為其多元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景色深受各國游客青睞。但1975年到1990年長達15年的內戰讓社會、經濟遭遇重創。內戰結束后,經濟危機仍頻頻發生。最新的一輪危機始于2019年:這一年,黎巴嫩公共債務與GDP比例高居世界第三位,失業率攀升至25%,近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期間,街頭抗議示威頻發,要求政府改善公共服務。
進入2020年,新冠疫情讓示威活動漸漸平息,但也讓經濟雪上加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黎巴嫩經濟將萎縮12%。另一方面,黎巴嫩國內宗教勢力林立,加之地理位置具有戰略意義,使其地緣政治也頗為復雜。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