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0日訊 10日,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啟幕。本次活動共分開幕式、“AGORA: SCOLAR Vision”青年會議、國際多邊合作組織創新合作論壇、公益培訓與項目對接會等板塊內容,省科技廳、青島市政府、市南區委區政府有關領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駐華有關外交人員,國內外知名投資人、企業家、專家學者、青年創業者等參加了此次會議。

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邢志峰 攝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
開幕式上,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副秘書長卓農,科技部國合司副司長趙靜,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祖亮,青島市副市長耿濤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
據介紹,“中心”位于青島市市南區軟件園,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是國內首個集“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諸多特色為一體的國際科技合作新平臺。主要包括技術轉移轉化區、成果展示及文化交流區、創新服務配套區和生活配套區四大功能區,通過數據驅動的“線上+線下”體系,打造集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經貿往來于一體的“青島模式”,深入融入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大局,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及“一帶一路”國家打造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展示全球先進技術、對接全球高端科技人才的國際化平臺。
“中心”的啟用,是青島市、市南區積極貫徹落實上合組織莫斯科宣言以及李克強總理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對下一步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邢志峰 攝
多個國際合作項目落戶“中心”
啟動儀式上,中挪未來創新科技平臺、北歐(青島)跨境產業創新合作中心與市南區人民政府簽約,將依托挪威企業協會的產業資源優勢,連接挪威企業與國內企業對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進行成果轉化,推動青島市和卑爾根城市乃至中國和挪威之間的友好合作;充分發揮北歐創新產業平臺在北歐創新產業國際合作與轉移方面的優勢,加快推進與青島市企業跨境合作及貿易的往來,搭建北歐創新產業與青島市企業常態化、平臺化對接合作機制,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生態,促進青島市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及國際化產業鏈的建設。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揭牌。 邢志峰 攝
國際化優勢資源聚集盛況空前
由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指導,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本次大會,共吸引近300位來自國內外政、商、學等各界與會嘉賓,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參與。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中國-東盟創新中心、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中以創新合作中心、金磚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國家級對外科技合作平臺首次聚齊,不僅作為協辦單位攜手助力大會成功舉辦,而且參與高端合作論壇,共話后疫情時代國際技術轉移新模式,這也是首次集聚國內多邊合作組織共話國際科技創新發展的創新活動。
此外,作為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下設的一個青年平臺,SCOLARNetwork發起的“AGORA”青年會議首次走出北京來到青島,聚焦“上合地區技術轉移優缺點”、“疫情VS數字化:新常態下的創業精神”主題展開分享,與青島創新創業青年實現良好互動,有利于增強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青年領袖間的相互聯系,促進區域合作發展。
多個國際合作項目簽約落戶技術轉移中心。 邢志峰 攝
建立國際科技成果轉化精準對接機制
本次大會特別邀請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金融、服務機構等代表,共同探討在新形勢下,特別是RCEP簽署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大背景下,圍繞創新轉化與國際技術轉移有關問題,開展分享及互動交流,暢談各方個性化需求。
同時,大會提前搭建一對一線上直播洽談室,通過“云洽談”“云簽約”“云直播”等形式,面向全球發布涉及20個產業的百項“待嫁”國際科技成果,繼續推進國際科技成果轉化精準對接,逐步建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國際技術成果精準轉化對接新機制,打造“一站式”國際成果轉化服務云端新平臺,聚焦國際重要產業科技需求,堅持全球化視野和平臺化思維,多措并舉推動高質量國際技術轉移成果精準對接。
來自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嘉賓參加會議。 邢志峰 攝
相關鏈接
“走出去”+“引進來”
蓄力技術轉化產業發展“加速度”
科技成果轉化在打通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壁壘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創新機制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一條必由之路。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的啟幕,打造出國際科技成果轉化精準對接的新平臺,借助平臺,幫青島的企業、創新成果“走出去”,將國外的資本、技術“引進來”,將為技術轉化、產業發展蓄能釋放“加速度”。這一點,會上簽約國際合作項目的參與者們感同身受。
“合作項目簽約后,我們將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北歐(青島)跨境產業創新合作中心負責人任世琴說,作為來自于北歐的一個跨境產業合作平臺,該中心業務輻射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和冰島五個北歐國家,為配合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此次落子青島,既要幫助青島企業走向海外市場,也要將北歐先進的科學技術、團隊引入青島,她希望項目簽約后,合作中心能在跨境技術轉移方面跟青島達成密切協作,為產業升級提供新動能。
“近些年來,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而挪威也是一個傳統海洋強國,具備很強的海洋領域科研實力,但兩國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略有不同。比如我們的近海養殖技術優勢突出,而挪威的深遠海養殖技術實力強勁,如何將雙方優勢相融合,是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總工程師刁新源告訴記者,該研究所此次參與簽約的項目旨在通過平臺搭建實現青島與挪威的科技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而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的啟幕,必將促使更多國際合作項目落地,為科技力量融合、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助力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張琰 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