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態度的思想者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全球科技圈都在關注著在上海舉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
來自本次大會上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發布1509個大模型,在全球已發布的3755個大模型中數量位居首位。
走進位于上海世博展覽館的WAIC 2025展館,撲面而來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科技熱浪——
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的展陳面積,匯聚超800家企業,集中呈現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終端、60余款智能機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發”或“中國首秀”的重磅新品,規模創下歷屆之最。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成果展。
展陳數字的刷新,是中國AI產業全面加速崛起的見證。
目不暇接的科技新品和應用場景都在釋放一個明確的信號,在中國產業力量的努力下,AI不只是極速迭代的技術,而將成為產業和生活的未來范式。
本次大會上,同樣不乏青島企業的身影,海爾、青島港、極視角的名字,出現在了不同的展區,帶來了各自的產品。
主動擁抱AI浪潮的青島,在“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把人工智能作為兩個先導產業之一優先發展,多賽道齊頭并進,布局探索城市產業發展新路徑。
01
加速奔跑的中國AI
今年以來,中國基礎大模型迭代的提速有目共睹,新的技術路線蓄勢待發,新的應用場景加速落地,中國AI產業正在展現出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巨大潛力,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來自WAIC 2025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全球AI企業35042家,中國5170家,全球占比約15%。
其中,中國AI上市企業超過300家。中國AI獨角獸71家,全球占比約26%,分布排名前五的產業領域包括大模型、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商業智能應用、智算芯片。
毫無疑問,中國正在成為全球AI產業的“重地”。
從“實驗室”加速走向“應用場”,比數字更直觀的沖擊力,來自現場的沉浸式體驗。
在展館中央大廳,由上海石庫門紅磚里弄圍合而成的“WAIC里·技能大舞臺”,一直處于限流體驗的狀態。

“WAIC里·技能大舞臺”
人們排隊走進這個未來感十足的里弄,看機器人在各家店鋪、各個崗位花樣“整活”,預演了以具身智能為代表的AI深入“360行”的未來圖景:
在智慧小賣部,銀河通用銷售機器人等可以準確根據顧客訂單拿取貨架上的商品;
在威客小吃街,擎朗智能可以打爆米花、打飲料,復旦抓豆腐機器人能讓嫩豆腐保持完整,云百生機器人可以剝鵪鶉蛋;
在智慧修理鋪,新松修理機器人“叮當”揮動著小錘……
這些形態各異的機器人提供著各種各樣的服務,通過共享先進的VLA多模態具身智能模型,實現高效、精準的作業。
在鄰里文藝站才藝表演區,智元遠征系列機器人聽得懂人話,敲得響樂鼓,舞得了彩綢。在這背后,是“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的創新設計思路,走出了一條既要低成本、又要高智能的“中國AI路徑”。
在智造車間區域,大模型技術已全面進入機器人的“大腦”(決策)和“小腦”(控制),基于600萬真機數據和VLA預訓練形成的2.8B操作大模型,青龍機器人可以順利完成自動化物料分揀工序。
在整個場館內,有超過150臺人形機器人同臺亮相,不僅是國內人形機器人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展示,也讓人們在沉浸式體驗中對AI走向現實有了更生動的實感——未來,AI可以像水和電一樣服務每一個場景。
02
AI正走進現實
身處這個創新濃度極高的WAIC 2025,一個直觀感受就是, AI正在從產業和生活需求的角度出發,用更確定的科技表達,破解實際難題。一些行業趨勢已經形成,并迅速取得共識。
在大模型領域,純語言模型的能力被認為已經摸到了天花板,多模態融合可能是最終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有效路徑。在此基礎上,大模型的競爭正從“百模大戰”演變為“垂模大戰”,越來越多的垂類大模型正通過場景共創與數據耦合,重塑產業效率曲線與創新范式。
在這場“垂模大戰”中,并不缺少青島的企業。
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垂域大模型天智,卡奧斯發布石油化工千億級大模型卡奧斯天智·石油化工大模型,以及行業首個源自可持續燈塔工廠實踐的千億參數能碳大模型——卡奧斯天智·能碳大模型。

卡奧斯發布多個行業“首個”垂直大模型。
前者覆蓋“油氣煤化電”全產業,拉通“采供-生產-物流-銷售-服務”全生產鏈條,為石化行業提供更普惠的數字化路徑;后者打造“能源小智”智能體實現自然語言交互,助力企業能源管理模式升級。
作為AI+交通領域的標桿案例,入選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成果展的山東港口青島港港口全要素智能調度系統,同樣應用了長思維鏈、智能體技術。
針對港口作業要素多、專家經驗難沉淀等難題,打造以深思考、強邏輯、自學習為特征的碼頭智能體,研發港口全要素智能調度系統,形成行業共性能力,帶領全球港口從單點智能向全域智慧轉變。

山東港口青島港入選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成果展。
在大模型不斷升級的基礎上,智能體時代正加速到來。
同樣是青島企業的極視角,在大會上帶來了“極智”智能體應用開發平臺,讓應用端無需深厚AI背景,即可快速構建、部署和管理具備真正推理力、知識融合力與業務執行力的智能體應用。
另一個最能“看”得見的趨勢,就是實體的智能機器人已成“頂流”。
和真人進行拳王爭霸的宇樹機器人,一伸手就把可樂遞過來的智元機器人,帶著康復訓練師“實習證件”的傅利葉機器人……

宇樹機器人和觀眾進行互動。
這其中也少不了有著豐厚產業積淀的青島企業——當臟衣籃中出現衣物時,能快速感應的海爾洗護機器人,可以流暢地將衣物從臟衣籃中取出并放入洗衣機。這款機器人搭載了“穹徹智能”研發的“大小腦算法模型”,能精準識別物品并歸置。
中遠海運(青島)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洗艙機器人洗艙精靈,是一款針對散貨船艙設計的智能清潔專家,通過“小模型”“大模型”云端協同,持續優化清洗策略,讓設備性能隨應用場景不斷升級,適應更多復雜工況。
03
在AI走向落地的關鍵時刻,發揮自有產業優勢因地制宜布局新賽道,是青島面對AI時代命題的“解題思路”。
WAIC 2025所帶來的行業趨勢,也印證了青島解題思路的正確性。
回溯青島AI產業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青島的AI創新一直都是從深耕產業中萌生來。在青島規模最大的產業領域——家電行業,本土的領軍企業推動行業把家電升級為智能家電、拓展為智慧家庭。
2019年,青島緊隨上海之后獲批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在智能家電、智能制造、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承擔AI落地應用先行先試的使命。
垂直領域創新應用的獨特優勢,不僅為青島吸引了創新奇智、極視角、樂聚機器人、算能等AI獨角獸和創新企業加速集聚,推動青島產業規模壯大至超過700億元。
在AI 加速落地的全新產業時期,大模型助力AI理解世界,具身智能則讓AI得以邁入物理世界。把握這一產業趨向,青島延續已有基礎和產業發展路徑,鎖定海洋大模型、垂直領域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賽道,加力布局。
今年3月,青島印發行動方案,構建“1+8+N”大模型發展體系,打造“1”個“瀚海星云”科學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在智能制造、智慧海洋、智能家居、港口物流、城市軌交、智慧交通、低空經濟、生命健康等領域塑強8個優勢領域垂直大模型;建設N個特定場景大模型,在關鍵垂直領域實現深度應用。

“瀚海星云”大模型發布。
目前,圍繞海洋場景優勢,青島正在應用、優化和研發的海洋大模型達30個。創新奇智、海爾、卡奧斯、自然語義等大模型產品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
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已經從技術底座、核心零部件、整機進行全面布局的青島,持續升級產業戰略。
今年5月,青島召開具身智能機器人生態發展大會,發布了50余個超級場景,涵蓋養老服務、智慧家庭、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城軌、港口智能巡檢等眾多領域,同時積極布局建設具身智能機器人訓練場、成立規模達100億元的產業基金,加速產業應用落地。
AI的浪潮中,如何打破物理世界和賽博世界之間的鴻溝,隨著青島人工智能產業的不斷突破,也將為中國乃至全球,提供更多更明確的“青島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