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態度的思想者
近日,在上海舉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仿佛讓人窺見了這個世界未來的一角。
當人們還在回味展會上的前沿技術與應用場景時,在青島人工智能產業中占據最重要地位的嶗山區,也率先發布了自己的AI產業規劃。
7月29日上午,嶗山區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其不久前發布的《嶗山區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
在青島各區市中,嶗山成為第一個發布相關產業規劃的區域。
在定位上,嶗山區定下了“打造全國一流的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戰略目標,并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推動全區產業總體水平全省領先、科創綜合水平全國一流、賦能應用水平躋身全國第一梯隊、產業生態成熟度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與這份野心相匹配的,當然是其雄厚的產業基礎帶來的底氣——
家電領域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位于嶗山;服務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省級創新平臺在嶗山區籌建;集聚280余家人工智能重點企業、青島唯一的人工智能產業市級園區坐落在嶗山;全區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350億元、算力規模突破2600P、5個大模型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

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一隅。
對于未來的發展,嶗山區鎖定了最具發展潛力與區域特色的三大賽道——具身智能機器人、垂直領域大模型、海洋人工智能服務及裝備。
01
具身智能機器人
手術機器人展現精密操作,成功為生鵪鶉蛋剝離外殼,內層蛋膜完好無損;工業機器人則精準擰緊螺絲、高效搬運物料……
WAIC 2025場館內,超過150臺人形機器人同臺競技,生動呈現了人工智能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重塑著傳統產業形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
將目光轉向青島,嶗山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產業布局與落地實踐,同樣已取得系列成效,為區域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比如,優必康工業版人形機器人已在一汽大眾青島工廠投用,參與車輛質檢等關鍵環節的“實訓”;
樂聚智家“夸父機器人”已在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展示中心提供專業化講解服務;

樂聚智家“夸父機器人”在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展示中心擔任“導覽員”。
卓業醫療自主研發的AI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已正式通過國家藥監局三類醫療器械認證,其達到亞毫米級的穿刺精度,為腫瘤微創、脊柱微創和神外微創等多元化高精度手術場景提供了解決方案……
在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體系的構建上,除了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也成為聚焦的重點。此外,嶗山將加速建設全省首個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采集訓練場,以及青島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
具體到產業的關鍵環節上,嶗山將重點攻堅整機集成、靈巧手、諧波減速器等領域,進一步加大相關機器人企業的招引與培育工作,加速優質項目落地進程。
02
垂直領域大模型
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速演進,AI大模型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引擎。
在WAIC 2025上,AI大模型在教育、交通、文旅等多個場景的應用,釋放出一個鮮明信號:大模型正以更實用、更多元、更具創造力的方式從云端走向現實。
當前,嶗山區正依托雄厚的算力基礎和豐富的場景資源,推動一批垂直領域大模型加快賦能千行百業。
在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上線以來,已與海爾、海信、中國海洋大學等300余家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對接,為智慧海洋、智能家電、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工業質檢、智能制造、智慧電力等領域提供算力支撐,成功孵化出“博法在線”大語言模型、CoastGPT遙感大模型等140余個場景化解決方案。

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運營全景圖。
在賦能新型工業化方面,AI工具流程自動化助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改變組織處理常規業務流程的模式,將原本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的人工處理時間縮短至分鐘乃至秒級。
在城市管理領域,嶗山區基于城市視覺感知多模態大模型,開展“無人機+大模型”城市體檢訓練;
在數字機關領域,嶗山區挖掘數據要素價值,訓練垂直領域大模型進行生成式公文創作;
在政務服務領域,嶗山區訓練醫保和社保智能問答大模型,規范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能。
目前,嶗山區已有5個大模型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星海大模型等8個項目入選山東省工業領域行業大模型“揭榜掛帥”攻關項目名單;海信城市交通大模型等11個項目入選全省大模型重點產品庫,全區已構建包含30余個行業垂域模型的大模型矩陣。
接下來,嶗山區將聚焦垂直行業大模型創新應用,加快推動國創中心家電垂域等3個大模型差異化協同發展,發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文旅等5大重點領域,全面構建覆蓋重點行業和場景的大模型應用體系。
同時,深化虛擬數字人、智慧醫療等N個細分場景應用,構建“3+5+N”垂直大模型發展體系。
03
雖然也是垂直領域大模型之一,但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稟賦和雄厚海洋科研基礎的嶗山,緊密結合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規劃,將海洋作為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初,在山東省公布的首批省級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認定名單中,嶗山成功入選,成為全省唯一海洋特色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目前,嶗山海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已落地涉海企業100家,培育出瑯琊泊海洋環境預報大模型、北極海冰大模型等10余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
以水產養殖為例,一直以來,關于各類水產病害的咨詢與診斷,長期困擾著水產養殖戶。如今,這一問題正被青島勵圖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叮咚漁醫”平臺破解。
養殖戶僅需上傳視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就能遠程診斷。“我們基于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100多種水產病害數據庫,整合全國頂尖科研院所的專家資源和一線知名水產醫生,讓‘漁醫不上岸,診療零距離’成為現實。”公司董事長李海濤說。
“叮咚漁醫”平臺的上線只是嶗山區海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根據《行動計劃》,接下來,嶗山區還將在多個方向發力——
持續突破海洋大模型關鍵技術瓶頸,深化海洋預報、生態監測領域應用;
探索建設智慧海洋數據集,推進海洋大數據標準化建設;
加快發展海洋裝備和海洋機器人,重點發展海洋監測裝備、水下機器人、無人艇等產品;

工程師在組裝水下機器人。
加快推進水下物聯網通訊裝備產業化,推進高速率、高可靠性水下聲學通信技術研究,構建“透明海洋”立體綜合感知網。
當人工智能成為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嶗山正以先行者的姿態,發力三大賽道,助力青島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記者|衣濤 編輯|趙笛
制作|宋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