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職業院校建設為支點,撬動“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教育裝備”千億級產業集群項目
青島要“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最根本的依靠是“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城市的發展既需要大量的高精尖科研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工匠人才,需要更多的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實現產教融合,是青島教育多年來的夙愿。青島的職業教育,尤其是中職教育,是全國城市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從1989年開始,青島就已經開展了中德雙元制農業職業教育領域的探索,還獲得了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但同時面臨的問題是,職業學校占地小、規模小、條件差,學生實訓難以找到合適的場地,接待慕名來學習的同行捉襟見肘。在一個園區里聚合職業教育學校和相關產業,讓產教聯動、教城融合、產城合一,青島曾為這個設想做了多種嘗試。
8月11日上午,青島國際職教城開工奠基暨簽約儀式在即墨區舉行。青島職教的夢想終于變為現實。以職業院校建設為支點,撬動“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教育裝備”千億級產業集群項目,這座城是青島教育體系升級與迭代的標志,是推動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也正是當下進行城市轉型、產業升級的現實需要。
這座城聚合了最新科技元素

青島國際職教城委托“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團隊進行規劃,規劃核心區面積12平方公里,將新加坡的生態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植入概念規劃,以人為核心,全面考慮產業、教育、科技、城鄉和區域的協調發展,規劃堅持生態設計、生態建設、生態運營的理念,筑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空間。著眼城市未來發展,堅持智慧高效,“城”里將建設便捷完善的綜合性綠色公共交通出行系統,基于5G技術的智慧城市系統,實現智慧教育、智慧醫療進家庭,目標是成為國際領先的智慧“樣板城”。
職教城將重點圍繞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物流、汽車制造與維修等板塊,實現專業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也將為青島職業教育轉型升級提供重要的發展機遇。
這座城吸引了高端產業集群

“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教育裝備制造”的定位吸引人,青島在這些領域中的成績以及招商的誠意打動人。6月23日,在深圳舉辦的“深商十大產業聯盟高科技高成長峰會暨青島國際職教城招商引資推介會”上,25家企業集中簽約,意向投資總額312億元,青島國際職教城收獲了前期招商成果,也向深圳商界成功做了自我介紹。
職教城引進了一批人工智能企業。重點打造商用衛星、無人駕駛、軌道交通等“AI+”產業方向,引入了開金控股商業衛星產業基地、智行者無人駕駛產研基地、深圳藍胖子人工智能機器人項目、中南高科人工智能產業園等產業龍頭項目。
職教城引進了一批互聯網教育企業。瞄準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研發及應用,引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吳建平院士團隊領銜的清華—青島互聯網智慧教育研究院、妙醫佳數字健康青島2030、日本秋田互聯網汽車后市場、億達智慧科技產業園等“互聯網+”產學研項目。
職教城引進了一批教育裝備制造企業。聚焦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教育裝備產業基地,引入了教育裝備制造的龍頭項目——深圳心里程教育裝備產業園、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龍頭項目——康力優藍教育機器人項目。
這座城優化了職業教育資源
11日,青島國際職教城教育及實訓中心、聯合國教科文教育信息化大會永久會址、國際職教城基礎設施項目、國際職教城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四個項目同時啟動開工。
青島國際職教城教育及實訓中心是職教城范圍內建設的第一個教育項目。整合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商貿物流、城市建設、文化旅游、健康護理等6大專業領域,引進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
教育及實訓中心里,學??偨ㄖ娣e為57.12萬平方米,共由11個建筑組成。校園西側為共享實訓區,結合社會資源打造成為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創新創業、技術研發服務和企業真實生產于一體的大型共享實習實訓基地。校園中間為教學生活區,設計有兩個教學實訓樓組團、一個公共基礎教學樓、一個行政科創綜合大樓、十棟學生宿舍樓、兩棟教工宿舍樓以及兩座食堂。校園東部為共享文體區,包含一組由學生活動中心、圖書館、風雨操場組成的文體中心建筑,以及標準操場、各類球場等運動場地。
中心計劃引進多所職業學校,根據初步建設方案,學校規劃設置17大類專業群,67個專業。主要為軟件技術類、信息類、數字媒體藝術設計類、智能制造類、通信類、新能源類等專業群。重點建設10個創新實訓中心、6個高端企業技術平臺和4個研究中心,結合院系情況分布在教學實訓組團和共享實訓區中。
這座城將承辦聯合國會議
聯合國教科文教育信息化大會永久會址包含在未來智慧展示之窗項目里。未來智慧展示之窗位于天山三路以東,小范家水庫以北,建設用地15公頃,建設規模28萬平方米。項目包括國際會議中心、商務辦公及智慧居住社區。項目規劃通過沿水庫南側道路與沿岸景觀形成公共軸線,串聯起不同尺度大小的景觀院落空間,將現有的自然人工景觀小范家水庫與城市公共街區產生積極的互動與呼應,創造出一個滿足學習、工作和生活需求的沉浸式園區。
商務中心由一組建筑群圍合而成,主樓共11層高約50米,附樓分別為6層與7層,入口前樓為1層,建筑群組以中國傳統形制四合院為原型,充分考慮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之下,進行布局的重構與再塑,建筑風格糅合了傳統風格與現代主義語匯,立面上呈現出中正與對稱的統一韻律,通過對石材立面窗洞的細節推敲,使建筑群組顯得既優雅又保留了莊重的建筑氣質。
國際接待交流中心以四棟二至三層低層建筑組成,建筑采用水平舒展的體量,使得更多的空間面向濱水景觀,再輔以首層的景觀庭院,將景觀最大化地納入到建筑之中。建筑表皮采用輕盈的玻璃幕墻與厚重的石材幕墻體現建筑的空靈與靜謐,與商務中心交相呼應,將建筑與場地環境形成有機整體。
未來,這里將永久承辦聯合國教科文教育信息化大會。
這座城將是職教青島樣板

按照職教城建設思路,職教城將充分發揮產教融合城市及行業企業的先行先試作用,選擇一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和行業,加快推進教育、產業、人才和創新等全產業生態的現代化國際化,率先創設一批產教融合示范區,實現依托一座示范城市,導入一批先進產業集群和新型研發機構,培養大量高技能人才隊伍的目標。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和頭部企業,開展中外和社會合作辦學興業育才,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構和教育集團的深度合作,建設與國際接軌的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和培育新動能的高地,為國家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產業和科技支撐,探索深化產教融合的新模式、新標準和新生態,為教育治理貢獻青島方案。
下一步,職教城將按照“整合、提升、引進、合作、共享、創新”的原則,引進塞爾云、法國布雷斯特高等商學院、國際大學創新聯盟等國際組織和國外教育機構,推動園區職業院校與國外高水平學校、企業開展合作共建,通過產教融合、產城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職業教育聚集區、職業技能人才貫通培養示范區、產教融合先行區。
這座城撬動了青島職教變革
長期以來,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高,使職業教育出現了被邊緣化的傾向。事實上,職業教育是培養產業技術人才的教育,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就業、服務民生的教育。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必然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因此,發展教育,必然要發展職業教育。在這一點上,青島的認知要比同類城市“快一步”。
為了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青島市提出要實現四個率先:在全國率先完善具有青島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率先建立現代職業教育基本制度和標準體系,率先探索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率先建立新型職業教育評價體系。
在今年召開的全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上,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提出職教高地建設的總體思路:一區、一城、一基地,三化、三通、三合。其中,“一城”就是指青島國際職教城。“一區”是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一基地”是中德職業教育基地。
“三化”指的是一體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這是新時代推進青島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加快實現轉型升級和鳳凰涅磐的重要手段。在職業教育領域,一體化指的是中高職一體化、城鄉一體化、校企一體化、集團化。國際職教城就是城鄉一體化的實踐,要系統設計現代職教體系鏈條上的中職、高職、本科層次學校,推進校企一體化,通過雙元制、現代學徒制手段,使學校與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同時,推進集團化辦學,職教聯盟發展、專業群共建等模式。
“三通”就是縱向貫通、橫向融通、校企聯通。加快推進中職、高職、本科、專業碩士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國家精準把握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把舉辦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培養高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作為重點支持的事項,推動實現學制重塑、體系重構。這是職校提質升級的重大利好,青島要用好政策,在培養定位、資源條件、評價機制等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橫向的普職要融通,打破普職壁壘。青島市深化高中階段招生改革,推動中考招生由一考定終身向多次選擇轉變、由學生被動選擇向自主需求轉變、由按分數線錄取向按分數帶錄取轉變、由普職涇渭分明向普職融通轉變。給予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在校學生二次和多次選擇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更加適合、更高質量的教育。聯通是校政企、產學研的互通互聯,共建共享。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學校辦在工業園區。職業院校只有依托行業、背靠產業、融入企業,才能辦出成效、辦出特色、辦成一流。
“三合”包括專業整合、資源整合、學校整合。城區的職業學校占地面積小、培養規模小,制約發展,需要通過改建、擴建、新建等多種方式,整合相關資源,全面加強學校建設。鼓勵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與學校合作辦專業、二級學院,推動開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企業通過購買服務、委托管理等,參與公辦職業學校辦學,允許企業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全市要組建一批職業教育集團。
承載了青島職教改革理念的國際職教城拔地而起,“小城”里有教育的大文章,有青島職教的未來之路。(青報全媒體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