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8月7日訊 今天下午,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項駿做客民生在線直播室,圍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主持人:“就近上好學”是家長們關心的問題。圍繞“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市教育局采取了什么創新舉措?
項駿:2025年以來,我市積極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一、堅持問題導向,全力擴增優質教育資源
(一)積極應對人口排浪式變化挑戰。持續開展學齡人口監測與教育資源適配分析,調整全市中小學布局規劃,優化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學位供給動態調整機制,近三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228所,增加學位約20萬個,保障了連續兩年小學入學高峰學生平穩入學。2025年以來,通過啟用新建校、改擴建和內部挖潛等方式,新增義務教育學位約2.5萬個;有序擴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和公辦學位占比,通過現有學校挖潛擴容、青島一中和九中增設新校區、在民辦高中設立公辦班等措施,新增普通高中學位0.48萬個。
(二)全力推進新優質學校建設。全面實施新校高位發展、初中強校提質、優質資源擴容等行動,推動新啟用的107所學校和53所初中強校提質試點校迅速提升,中小學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到90%,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實施優質特色高中創建行動,近三年新增公辦優質學位7960個,創建省級特色高中7所、省級學科基地學校8所,滿足了更多老百姓上公辦優質高中就學的需求。2025年啟動新一輪優質學校創建行動,動態調整初中強校提質試點校名單、開展三年發展規劃答辯,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推進新建校100%納入集團化辦學,縣域公辦普通高中100%納入結對幫扶,推進“特色學科+特色高中”建設,探索開展科學教育特色高中建設試點。
(三)全面推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推進“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印發實施方案,制定重點任務清單并部署實施,聚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重點項目,打造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青島樣板;啟動教育強市建設,制定基礎教育擴優提質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十大工程、二十個重點項目,謀劃推進教育強市建設和新一輪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措施和實施路徑。
二、加強教學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強化教學管理的頂層設計。錨定教學質量不放松,將教學質量作為全市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來抓,構建“管、研、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質量系統,持續提升教學質量。增強校長的課程領導力,校長深入一線,參與集備、聽評課,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改進,把教學作為學校的主責主業抓好。向教科研要質量,用教科研思維研究教學,以公開課活動為引領,聚焦教學中的難點、堵點,找到破解問題的方法。實施項目引領,以“學科快速發展學校”“學科引領發展學校”和“貫通教學教師能力培養”為抓手,破解教學質量不均衡、典型示范不突出和教師跨學段教學能力問題。建立定點幫扶機制,以“訂單式”送教、教學診斷和清單落實等形式,提高薄弱學校的教學質量。
(二)推進學校教學管理的升級。構建精致化管理體系,加強集備管理,優化集備內容,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強化教師素養培養,實施教師發展“青藍工程”,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堅持課堂教學改革,落實新課改要求,推進啟發式、探究式、互動式教學,通過情境化設計、任務式驅動、精準化評價,實現教學的精準性。做好作業管理,下發《義務教育作業設計與管理指導意見》,提升作業設計水平,推出探究作業和實踐作業。
(三)深化教與學的轉型發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的深入實施,激活學生的個體發展潛能。加強學法指導,做好學習規劃指導,提升學生的專注力,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如思維導圖法、費曼學習法等工具,讓學習更科學。提供優質學習資源,每年組織“名師導學+在線答疑”課程432期,研制發布1000個“青快學”重難點講解小微短視頻,服務學生的課后托管與居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