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白色家電市場,素以高端化、品牌壁壘森嚴著稱,然而,最新數據顯示,海爾智家冰箱以16.8%的市場份額,躋身意大利市場行業TOP2,位居中國品牌首位,直觀印證了當地市場對海爾冰箱的認可與接納。海爾在意大利市場的成功,正是山東企業以創新驅動和精準布局深耕海外市場的一個縮影。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當前,伴隨越來越多的山東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從產品出海到品牌扎根,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引領,山東企業的全球化征程正經歷深刻蛻變。
在“萬企出海 魯貿全球”的壯闊航程中,“走出去”的版圖早已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尺,“走上去”的高度——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登的高度,才是這場征程最吸引人“新大陸”。
從遍布海內外的“山東制造”,到新能源、數字化技術等領域的新興業務快速崛起,再到如今產品、運營、技術和品牌等全鏈條“出海”,這一跨越以產業升級為筋骨,以品牌戰略為氣韻,以創新驅動為靈魂,勾勒出魯企出海從“規模優勢”向“價值優勢”攀升的鮮活姿態。
在山東,傳統產業的“老樹發新芽”與新興產業的“小苗成大樹”,共同構成了魯企“枝繁葉茂”的出海版圖。
一方面,傳統巨頭加注資本出海,產業跨境轉型提速。濰柴動力通過收購雷沃重工,開拓高端農業裝備市場,實現從價值鏈低端的“內卷”到全球高端市場的突圍,“WEICHAI”品牌成為國際工程機械領域的“中國標桿”;海信視像在墨西哥建成智能工廠,實現了4K激光電視本地化生產,僅2025年上半年,海信家電海外營收就已達204.51億元,同比增長12.34%,其中在歐洲、中東非等地收入增長超過22.7%,在美洲地區收入增長26.2%。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也加速推進產業高端化、特色化,錨定出海新坐標。憑借“多面手工人體系”與精益管理,青島松尚紡織在客戶被迫將簡單款式訂單轉移至東南亞時,仍舊截留了多拉鏈壓膠衣這樣的高難度訂單;作為全球領先、國內排名第一的全配套智能騎行零部件制造商,邁金科技以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為基礎,業務覆蓋智能健身軟硬件產品,產品暢銷歐美、亞洲等60余個國家和地區。
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凝聚力的雙重作用,催生出各具特色的“出海策略”。但究其根本,這些山東企業的“出海”實踐都證明了一件事:通過技術創新掌握“定價權”,通過品牌運營贏得“話語權”,這條“走上去”的出海路,是當下乃至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走上去”的深層價值,在于重新定義開放型經濟的“山東坐標”。當泰山體育的碳纖維器材服務于奧運會,當萬華化學的MDI技術打破海外企業壟斷,當魯企從“供應鏈參與者”成長為“標準制定者”、從“市場追隨者”躍升為“技術引領者”,這種轉變帶來的是產業鏈韌性的增強、區域高質量開放水平的提升以及各產業鏈上企業品牌價值的躍升。可以說,“走上去”的每一步,都是山東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堅實足音。
從“走出去”的量變積累,到“走上去”的質變飛躍,山東企業的全球化征程,正是中國經濟在開放中提質升級、在提質升級中深化開放的縮影。(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高一銘)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