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民生在線”
7月,新華社、中國日報向世界介紹青島日報社與青島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主辦的“民生在線”。
“民生在線”平臺由青島市政府部門與青島日報社于2009年9月聯合搭建。16年來,“民生在線”平臺已累計舉辦網談1400多場,服務群眾9456萬人次,答復解決群眾問題38萬個,網民滿意度高達97.8%,持續“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已成為政民溝通的“云客廳”和政務新聞首發、政策解讀的官宣平臺。

中國日報
新華社


《中國日報》報道翻譯如下
山東省青島市的一個政府在線平臺已運行約16年,該平臺讓居民能在直播環節中直接向官員反映關切。事無大小,問題不可回避。
“民生在線”平臺由青島市政府部門與當地媒體《青島日報》于2009年9月聯合搭建,旨在通過互聯網提升政務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助力建設滿足民眾需求的服務型政府。
據青島市政府介紹,在最初的在線互動中,19個市級部門負責人參與其中,互動吸引了多達25萬人參與,引發了廣泛的公眾關注。
自平臺成立以來,已舉辦超過1400場此類直播活動,獲得9456萬次公眾訪問。在這些直播中,官員們回應并解決了38萬個公眾問題,其中不少是棘手且難以作答的緊迫事項。

該平臺已成為公眾與官員互動最受歡迎的渠道之一。官員必須直面各類與民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逐一為網民答疑解惑。例如,關于未拴繩犬只傷人的法律責任、新公交站點的設立,以及青島60歲以上居民的福利政策等問題都有涉及。
對于無法在線即時解答的問題,青島市政府要求官員在5至10個工作日內給出回應。線上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會通過媒體公開,并接受公眾的評價與監督。
2021年3月3日起,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電子政務推進,該在線平臺進行了升級。其新目標包括匯聚治理民智、了解社情民意、進一步改善民生。
此外,從那時起,青島市政府要求各區各部門負責人定期與公眾在線互動,并統籌線上線下會議來解決民眾關切。
6月6日,黃島區區長王清源上線。一位網民反映其小區門口的街頭攤販缺乏管理,造成交通擁堵和食品安全隱患。王清源立即指示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檢查,并制定一套全面的解決方案。
多年來,參與在線直播的官員倡導“現場辦、及時辦、滿意辦”。在“民生在線”的支持下,影響居民生活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迅速解決,城市生活持續改善。

自2009年起,該平臺部門負責人的在線參與率每年均保持在70%以上,這已被列為政府考核體系的重要指標。
除了解決個體問題,該在線平臺已成為地方政府了解公眾需求與建議、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有效匯聚治理集體智慧的重要渠道。
2021年3月,時任市南區區長高健上線參與一場討論,主題是就老舊小區改造向公眾征集建議。公眾反響熱烈,線上討論廣泛開展。在當天的在線討論中,共收集到313條建議,涉及城市管理、交通、地鐵建設、園林綠化、旅游管理等領域,參與人數達48427人。
青島市人大代表張寧表示,該平臺的“細細網線,密密匯聚著百萬網民的聲音”。
“‘民生在線’善于運用互聯網傾聽民聲民意、匯聚民力民智,在這一過程中,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也得到了具體實踐。”張寧說。
七月“民生在線”月度報告
↓↓↓
7月,濟南鐵路局青島站、市城市管理局、中國人壽青島市分公司、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共5個單位上線網談,與網友在線交流,回應網友關切。5場網談累計參與人次88.9萬,網友有效留言601條。

1

2
3




市農業農村局網談中,市民關心農村公路“戶戶通”工程有何進展、宅基地上的房屋翻新如何申請、對本土特色農產品有哪些扶持政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如何認定等問題。
4
聽民意、聚民智、解民憂、惠民生。
“民生在線”將繼續創新網談內容形式,拓寬傳播互動渠道,通過線上線下網談答疑、民生觀察員現場追問、追訪記者閉環監督,牢固架起政民互動的“連心橋”,用心用情走好網上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