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1日訊 今天下午,由青島市教育局主辦的第二屆留學生“山海青緣 我愛青島”才藝大賽和留學青島故事大賽在青島藝術學校舉行。來自青島各校的外籍大中小學生們濟濟一堂,用所學的中文繪聲繪色地講述著自己與青島的故事,充分展示了青島市外籍學生風采,進一步提升了中外人文交流成效。

有學生講述了暴雨中被好心的青島阿姨拉到傘下送回家的故事。有學生因為父親工作的變動,在中國走過了七八個城市,但他對青島情有獨鐘。

截至今年6月份,青島市有各類來華留學生9000余人,有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100名中小學生在國際學校就讀。這些留學生主要來自韓國、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qū)。(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文 韓星/圖)

附:部分留學生演講內容摘錄
奇跡的顏色是中國紅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各位來賓,大家好,我叫宋殷緋,是來自青島悅華韓國學校高三年級的留學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奇跡的顏色是中國紅》。
如果奇跡有顏色,我相信,那一定是中國紅。
我來到中國留學以后,發(fā)現(xiàn)中國是一個非常喜歡紅色的國家,紅色,在中國代表著喜慶,代表著勝利,代表著歡欣和吉祥??墒牵?020年的春節(jié),原本一個紅火熱鬧的節(jié)日,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瞬間凍結,新冠病毒似乎要把寒冬冰雪的白蔓延到每一個角落——白色的防護服、白色的救護車,還有當時很多和我一樣無比惶恐的心。
然而,很快的,我就看到了這樣一群群人,他們仿佛提了一盞盞的紅燈而來,在冬夜寒雪中,流淌起一條溫暖明亮的星河。
這一盞紅燈,散發(fā)出勇敢與擔當的光。
有召必回,戰(zhàn)必勝,耄耋之年前往抗疫前線的無雙國士;有醫(yī)者仁心,為眾抱薪,訣別家人毅然逆行的醫(yī)護人員;有無懼風雪,大愛無私,堅守崗位的社區(qū)工作者;有賠本送餐的飯店老板,有不眠不休的建筑工人,有冒險接送的司機師傅、快遞小哥……
這一戰(zhàn),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這一戰(zhàn),因為有這些普通又不平凡的中國人,奇跡在中國誕生!
這一盞紅燈,散發(fā)出關懷與祝愿的光。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善舉和關懷,在任何地方都能閃爍出璀璨的光。當中國的疫情迎來轉折和春天,大愛無私的中國人民又向國外的疫情國家和地區(qū)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國是一個英雄的國家,中國是一個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的國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數普通又善良的中國人,在黑暗中將火把熊熊燃燒,將紅燈高高舉起,不但守護了國家的安然無恙,山河依舊,還用中國紅溫暖了這個世界,溫暖了這個被疫情降溫的2020年。
這一盞紅燈,散發(fā)出希望與未來之光。
青年一代都是每一個國家的希望與未來,我們都是與國家緊密相連的青年人,我們注定要傳承家國大義,愿我們每一位在中國的留學生,也都能夠像那些善良勤勞的中國人民一樣,提一盞燈,一盞知識與眼界的明燈,一盞胸襟與交流的明燈,照亮人生。我相信,就算世間有再多的偏見、貧瘠和困苦,自有信仰、愛和頑強,宛如黑夜中的紅燈,照亮前行的路,溫暖世間的心!
如果奇跡有顏色,我相信,那必定是中國紅!
山海青緣——美食記
大家好!我叫金峻模,我來自韓國,搬到這座城市已經2年了。我本是為求學來到青島,卻不想邂逅了意外的收獲——那就是青島的美食。觀賞著美景,享受著讓我驚喜連連的美食,成了我在青島生活的一大樂事。
青島的美食眾多,各有特色,非常適合吃貨:無論是青島本地的海鮮,還是西餐的披薩、意面、韓國的烤肉、德式豬肘等等,在這里應有盡有。這座城市的國際化、多元化,給我們這些吃貨們帶來了無限的選擇和福利。
我家附近有一家非常好吃的早餐店,我恨不得每天都去吃??上е芤坏街芪逦抑鄙蠈W,沒時間出門買早餐,都是吃媽媽早上起來做的。然而周末只要一有機會,我都會去那家店買兩籠包子、一碗豆腐腦和一袋麻團,回家好好享用一頓豐盛的早餐。
這里面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芝麻團和豆腐腦。他們家的麻團跟拳頭一般大小,一口咬上去,松軟的豆沙餡就滿滿溢出來。仔細咀嚼,年糕的甜和芝麻的香再加上油炸的酥脆口感……真是人間美味!
豆腐腦是我在中國領略到的又一神奇美食,它表面看上去是一整塊豆腐,但質地極為鮮嫩、入口即化,所以吃起來完全不需要嚼,難怪人們會說“喝豆腐腦”而不是“吃豆腐腦”。豆腐是中國人的一大美食發(fā)明,它的神奇之處在于本身沒有什么味道,但是配上韭菜花、榨菜、香菜和特制的料汁后,再經過一系列的烹飪手段,總能碰撞出各種豐富的口感,令其味道愈加醇厚。
經過一段時間的在華學習,我還了解到原來中國有八大菜系,我平日里最常吃到就是魯菜和粵菜。在魯地多年的生活,讓我充分地了解且品味了魯菜的特性:我發(fā)現(xiàn)魯菜的烹飪方式以爆炒和清燉為主,講究原料質地優(yōu)良,調味咸鮮純正,突出本味。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我的最愛——德州扒雞了,它滑嫩的肉質搭配微咸的料汁,風味絕佳,讓我回味無窮。畢竟在山東人看來,少油和少鹽的菜式就如同沒加餡的包子,索然無味、沒有靈魂,我深以為然。
透過這些美味的食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美食背后的歷史背景,這些內容讓我對中國文化更感興趣了。希望不久的將來,我能走遍中國,在豐富個人見聞的同時,領略中國的飲食文化!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