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記者 梁睿 魏懋軒
財富聚焦
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
構建金融新生態 彰顯國有大行擔當
為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學習貫徹工作從機關向基層拓展、從領導干部向普通員工延伸,農業銀行總行黨委成立宣講團分赴各分行集中開展宣講。12月2日上午,總行宣講團青島分行報告會如期舉行,報告會以視頻形式開至分行轄屬17家一級支行,在嚴格遵守疫情常態化防控管理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全行600余名干部員工聆聽了宣講報告。

青島農行干部員工認真聆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
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王延磊在報告會上表示,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與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扎實做好全年收官工作,拾遺補缺、大干苦干,做好明年工作籌劃,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管理,全力做好收官開局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向總行黨委、向全行干部員工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十四五”時期,全球地緣政治、經濟金融貿易和科技發展將持續演進“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的發展環境下,中國銀行業將告別“高歌猛進”的“黃金時代”,進入以追求高質量、數字化為導向的轉型發展“跋涉期”。
構建金融新生態成為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選擇跨過“跋涉期”最優路徑。為此,他們順勢而為,積極落實發展新理念、開拓服務新渠道、以金融力量服務國家戰略,讓普惠之光照耀千家萬戶,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體驗機會,讓金融的活水真正有效地流動起來。
服務國家戰略的農行擔當
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
當下的青島,是多項國家戰略加持的城市,“‘一帶一路’合作新平臺”、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都讓這座風口上的城市備受關注,機遇前所未有、重任也前所未有。
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青島經濟的強勁發展少不了金融業的助力,如何以金融活水支持青島、服務國家戰略?
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始終堅守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本源,緊扣青島發展大勢脈搏,主動承擔新使命、新任務,助力青島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雙節點”價值。
秉承服務國家戰略和對外開放宗旨,農行青島市分行把握建設上合示范區和青島自貿片區的歷史性機遇,立足農行跨境金融業務優勢,落實一系列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政策,為“一帶一路”、中資企業“走出去”等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截至11月末,實現國際結算量243.67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量100.71億元,結售匯量65.47億美元,貿易融資余額80.25億元,市場份額均居同業前列。
一個個建設項目的開工建設,都離不開銀行資金的支持。青島農行在上合示范區經濟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積極發揮主力銀行作用,突出在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關鍵時期的優勢,緊盯上合示范區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進度,積極對接各級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一批重點項目重點客戶,通過規劃合作,提供貸款、投資、債券、租賃、證券等各類產品相結合的綜合金融服務,為上合示范區建設提供全方位、一攬子融資融智支持,有力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青島農行積極支持落地縣域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基建”等先進制造業,加大對制造強國重點領域企業、新材料企業以及總行制造業重點客戶名單內企業的中長期貸款投放,優化重點客戶和項目貸款辦理條件,落實差異化信貸政策,促進制造業市場主體和產業鏈供應鏈平穩運行。
聚焦“六穩”“六保”的農行答卷
對金融機構而言,即將過去的2020年,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聚焦“六穩”“六保”任務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必答題,在這方面,青島農行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大考,農行青島市分行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在疫情期間,逐一對接575家防疫企業和定點醫院,累計支持75家,發放貸款26億元,減免利息500萬元。積極響應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春風行動”,出臺“簡、免、緩、降、保”等政策,累計為4000多家企業發放復工復產貸款562億元。
聚焦“六穩”“六保”,核心是踐行普惠金融,服務“三農”與小微企業。
青島農行將“三農”、普惠業務作為全行戰略業務,大力傾斜政策和資源,打造線上線下“雙渠道”,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涉農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29億元;縣域貸款增速19.1%,高于全行貸款增速5.7個百分點,兩項指標均達到監管要求。
青島農行還深入推進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工程,“惠農e貸”余額12.5億元,比年初增加5.4億元。開展農戶信息建檔和“信用村信用戶”創建工作,目前已累計創建26個信用村、759個信用戶,完成3.6萬戶農戶信息建檔。監管口徑普惠貸款余額74.4億元,較年初增長29.9億元,增幅達67.2%;央行降準口徑普惠貸款余額90.4億元,較年初增長33.4億元,分行獲評2019年度山東省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優秀單位。
數字化轉型的農行作為
國家層面的經濟數字化發展戰略,對金融數字化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銀行業必須加快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步伐。
疫情不僅加速了社會的數字化進程,也催生了新基建這一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
具有戰略前瞻性的農行青島市分行,2019年先人一步進行全面數字化轉型,互聯網場景項目、產業鏈場景商戶、消費場景商戶均走在同業和系統前列。
疫情加速了金融服務業的線上化進程,“不見面,網上辦”成為業內共識和行業發展大勢。青島農行順勢而為,在積極引導客戶選擇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電子渠道的同時,不斷加大對民生金融支持和創新力度,優化和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與場景,發揮科技金融力量,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
創新加大線上金融服務力度。為保障疫情期間金融服務,青島農行是最早一批實現網點100%復工的金融機構,在此基礎上組織全部員工開通線上“金融小店”,為客戶提供7×24小時金融服務,保證金融服務不打烊,放開企業網銀跨行轉賬支付限額、小額支付系統業務限制,滿足大額跨行資金匯劃。
搭建線上交易服務平臺。非接觸服務的持續推進,對線上產品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青島農行在掌銀上線“微醫”服務,為青島市民提供1.5萬名全國三甲醫院專家線上免費問診服務。針對地產、汽車等大額消費場景,青島農行推出集線上遠程收款、購房客戶信息線上采集、一鍵對賬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線上售樓資金支付平臺”和掌銀“分期之家”集群項目專屬平臺;針對餐飲、藥店、商超等企業搭建“無接觸線上配送支付平臺”,為平臺內企業降低了經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以外,青島農行還大力推進無感加油和無感停車項目,給消費者提供“不下車、不開窗、免接觸”的線上結算平臺,目前青島轄內已有近100座加油站支持“無感加油”支付方式。
構建金融新生態,彰顯國有大行擔當,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正在疾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 軍)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