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道具師鐘偉剖析產業發展歷程 立足東方影都見證電影大時代
光影40年,以個人史入電影史
■鐘偉在東方影都參與了眾多電影大制作。
暑期檔的熱度從影院傳遞到電影基地,香港著名道具師鐘偉在今年暑期變得異常忙碌——7月底剛結束了與導演劉偉強合作的一部史詩級重大題材電影的拍攝,他接著作為郭帆導演的搭檔投入到《流浪地球3》的拍攝中。
青島東方影都是鐘偉電影工作的基地,他在這里收藏了眾多古建筑、古家具,也設計了眾多高科技道具,從古裝片、戰爭片到科幻片都有他的匠心呈現。借助東方影都的平臺,鐘偉與中國電影產業中堅力量的合作愈發深入。
從1985年加入成龍劇組入行至今,鐘偉40年來見證了電影產業的發展歷程,其藝術履歷有著無可替代的獨特性:他見證了港片黃金時代的全程,與成龍、徐克、周星馳等導演有著長期合作;同時,他深度參與了好萊塢電影制作,深諳電影巨頭公司對IP的布局和開掘;在國產電影的工業化進程里,他見證了東方影都新生代導演的創作大趨勢,助力《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等具有突破意義的大制作完成創作。
40年來,鐘偉的職業生涯如同一部中國電影工業的微縮史詩,他既承載著港片時代的匠人精神血脈,又兼具全球化視野,更在國產電影工業化進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為華語電影史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注腳。
鐘偉(右)與導演劉偉強多次 合作,配合默契。
多做多學,持續創新
記者:電影行業的投資邏輯在今年發生了深刻變化。相較于微短劇的超低成本,電影產業如何實現“快、好、省”已經成為重要課題。這方面港片時代有很多經驗,一些經典港片其實只用了一個月左右就拍完,成本低還能保證質量,在這方面您有什么經驗?
鐘偉:我剛剛跟劉偉強導演(曾執導《古惑仔》《無間道》《頭文字D》)完成了一部電影的拍攝。劉導是出名的快,而且拍得很好。這部電影兩個多月拍完,但籌備時間夠長,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在廣東搭建了香港的幾條街道,還原了九龍城寨、警察局、老式夜總會等場景。拍攝時,劉導的每個鏡頭都是六七個機位多角度拍攝:側面鏡頭、特寫鏡頭、運動鏡頭等等。這樣就不用一個鏡頭重復拍六七遍了,回去剪的時候也好剪。我們還有現場剪接,當天的粗剪在收工時已經剪好,每天拍完現場就看粗剪,連音樂也配上去,各個部門一起看,有什么問題大家討論,大大加快了拍攝速度。這么多年來,劉偉強始終一路拍一路總結,經驗太多了。
記者:在“快”的同時,港片保持了創新的基因,像是在《捉妖記》里,您最早采用了3D打印技術,塑造了“小妖胡巴”這樣的角色,道具師甚至擔負起了部分視效的工作。
鐘偉:是的,我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在深圳拍電視劇。深圳有很多國際玩具公司的工廠,包括迪士尼的玩具廠商,引入了最新的軟件技術,用掃描儀來開模做手辦。我當時在思考,電影不可能一直靠手工作坊來做道具,就開始學習這個技術。等到了《捉妖記》,許誠毅導演畫一個萌萌的二維“小胡巴”,我們就給它雕了一個立體雕塑出來,掃描后3D建模。《捉妖記》里的妖怪很多,我們通過新的技術賦予妖怪“肌肉感”,很有生命力。
我們參與的電影常常拿特效獎項,往往特效的路子走不通的時候就要和道具部門合作。拍《功夫》的時候,周星馳導演設計了那個“蛤蟆功”,火云邪神向四面噴氣,我們做了一個高壓蒸汽裝置,用電磁閥控制,一啟動高壓蒸汽就向平面噴出來。電影部門之間像這樣的合作非常多,我覺得每多做一樣就學多一樣。
記者:今年6月,《新龍門客棧》重新上映,徐克導演這部片子有強烈的西部荒漠情懷,跟通常的港片美學非常不一樣。
鐘偉:《新龍門客棧》外景放在寧夏那邊,客棧外景以及千軍萬馬的鏡頭都在西部影視城拍攝。龍門客棧內景是我們在香港搭建的,片尾的沙漠戲也是放在香港拍攝。甄子丹跟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拍的決戰中,曹少欽(甄子丹飾)被削掉了腿,然后沉入流沙里。我們要在香港拍出沙漠的天際線,就找了一個高山,山的遠景沒有遮擋;現場搭了一個大平臺,上面鋪滿了沙,再做一個機關,等甄子丹下沉的時候,慢慢的流沙也會跟著沉下去。
電影百年,重在積淀
記者:好萊塢電影產業歷經百年發展,產業形態非常成熟。您之前跟環球影業合作了《木乃伊3》,好萊塢團隊的工作模式有什么特別之處,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鐘偉:我經常拍好萊塢的電影,他們的工作流程非常成熟。《木乃伊3》是2007年拍攝的,主要外景選在北京、河北天漠還有上影廠。開拍前,我就拿到一份藝術設定手冊,里面的場景設計、道具細節、服裝設計等都已經有了。你看這張特寫圖,就連道具兵車相撞的位置都標注了,道具部門開拍前就知道要撞哪一個部位:兵車的輪轂一定要撞,撞完了如果NG,我們立即能更換第二個部件上去。這些場景設計圖、故事板、服裝設計圖在電影上映后結集出版,我手頭這一本20多美元。
我是江老板(安樂影業老板江志強)推薦過去的。《木乃伊3》的美術指導非常資深,他也是《泰坦尼克號》的美術指導,他對東方美學的理解比很多人要深。他見面后考我,帶我去潘家園。他說“這個東西很像是我們電影的道具”,我說“這個是明代的制式,放到秦始皇的時代是不對的”。他就知道我是內行。我們在天漠搭建了城樓、皇陵外景,皇陵地宮部分則放到加拿大蒙特利爾。我們做的道具讓片方非常滿意,美術指導覺得加拿大的工作人員做東方文化的道具有審美差異,于是,地宮中的道具也改由我們制作。做好的兵馬俑、兵車等用貨機運到加拿大,這樣算下來還是比加拿大做便宜。
記者:好萊塢大制作往往投資過億美元,而國內電影的投資成本不能讓影迷信服,好萊塢在這方面有什么經驗?
鐘偉:好萊塢電影對幕后工種非常重視,《木乃伊3》開拍之前就有一對側拍人員進組。我每天跟團隊開會、研究道具制作,他們就一路拍過來。包括我們雕刻道具、翻模的時候,側拍人員都一路在拍整個流程,把一部電影的工業化流程資料完整留存下來。反觀我們的電影記錄,往往就拍一些明星走過來走過去。我常常跟電影老板說:“不要省這個錢了,就用一對側拍,把所有幕后做的東西拍下來,這是資產。”中國電影已有百年,電影博物館有沒有資料庫?有沒有一部電影的完整幕后?20世紀90年代拍電影跟2000年、2010年、2020年有什么發展和區別?人家好萊塢就能配備四個人,從翻譯到側拍記錄整個環節,剪成紀錄片。電影融資時,這部紀錄片還可以給銀行看:投資方的錢花在哪里了,這么多錢拍出來什么內容,都在這些紀錄里了。這個紀錄片甚至比電影本身還值錢。
2012年,我們拍了《十二生肖》,2015年的時候我在橫店遇見成龍大哥。大哥問我:“《十二生肖》里你們做獸首的過程當時沒有拍,你有沒有這些資料?”還好我有留存,如果沒有留資料你說多可惜?我們一路如何構思《十二生肖》的造型,從創作到鑄模、成型,你拍下來整個流程它才值那么多錢——光是說這一套道具成本數百萬,空口無憑,你的流程工藝在哪里呢?這才是電影值錢的地方。
長期主義,任重道遠
記者:您工作室距離《蛟龍行動》實景片場很近。今年暑期,這里升級成東方影都國防主題文旅研學基地,非常受歡迎,成為電影文旅的新亮點。
鐘偉:電影文旅要持續發展,要有互動,要留很多實景。2019年,《繁花》開拍之前找了幾家影視基地,對方覺得要搭建一條黃河路,置景費用很大,而且,王家衛導演要求特別高,很可能推翻重做。結果《繁花》去了車墩基地,上海決定投資了。現在留下了一條黃河路,既可以旅游又可以當拍攝基地。加上以前《色·戒》搭建的南京西路,還有今年暑期檔《醬園弄》《南京照相館》留下的實景,上影廠真的很有眼光。
我們拍《功夫》的時候在車墩搭建了《功夫》一條街,包括豬籠城寨、斧頭幫大本營等外景。如果那時候的豬籠城寨留到現在就好了,城寨真的很漂亮,可惜拆了。我們這次在廣東拍的電影外景也拆了,我們還原了有軌電車車道,瀝青路面要補得坑坑洼洼,墻面要有老水漬,還有20世紀50年代的老招牌、老街道、夜總會,整條街拆了三個月,太可惜了。
記者:電影資產的“保留”和“拆除”都有著不同的立場。在您看來,不同思路背后隱藏著什么底層邏輯?
鐘偉:有些電影是項目制的,監制不肯額外投資:要拍什么資料,我哪有這個預算?就拍好這個戲就算了,電影資產留與不留跟我沒有關系,這是電影公司的思路。而好萊塢為什么是大電影公司?大公司一定有這種資產,每一部電影要出紀錄片、出圖書、出衍生品,為整個公司積累有形、無形的資產。一百年下來,每部戲都有IP。積累IP不是項目完了就結束,《木乃伊3》片方把我們的道具放到博物館里面,展廳里陳列了片中所有道具,還出版了電影幕后的圖書。到現在還有影迷通過郵件找過來,詢問能否訂制《木乃伊3》里的道具、李連杰的兵刃,然而,這些是有版權的,好萊塢的版權保護非常嚴密,我只能拒絕。
記者:您的“永譽文化”是較早進入東方影都產業園區的公司之一,您對電影產業環境有什么觀察?
鐘偉:永譽文化屬于合資公司,之前我們的經營項目包括電影置景、道具和衍生品,不可以拍攝電影。前段時間,香港有關部門來這里拜訪,我們交流了這方面的情況。今年聽說大灣區已經放開了(國家電影局5月26日印發《港澳服務提供者投資電影制作業務管理規定》,《規定》第一條提出:國家鼓勵香港、澳門服務提供者在內地投資設立電影制作公司,開展電影制作業務),我們期待后續的落地推進,同時希望電影資金的匯入更加便捷。
東方影都有很多非常熱愛電影的人,正因為此,我們和園區內的多家公司才來到了青島。影都負責人知道我們熱愛電影,也非常尊重電影創作。我們希望長期留在這里,盡自己所能為影都作貢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