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8日訊 入夏以來,嶗山風景區迎來游客接待高峰,客流、車流持續處于高位運行狀態。數據顯示,僅從大河東游客服務中心進入景區的游客日均便達到1.5萬余人次,周末可達2萬余人次。高效運轉背后,離不開一群默默堅守在秩序維護一線的景區工作人員,他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專業的服務能力,保障了景區交通順暢、游客安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切為了游客,為了游客一切”的服務宗旨。
交通疏導,智慧管理提升通行效率。面對日均數萬游客、數千車次的車流壓力,景區各游覽區工作人員紛紛推出創新舉措,有效緩解擁堵現象——
流清檢查站作為景區“第一關”,劉堅濤帶領團隊推行“三段式調流”和疏導前置機制,借助網格化管理將區域細化為6個責任區,通過分流管控等措施,顯著提升了觀光車通行效率;在太清游覽區,高佳明在埡口檢查站嚴格車輛查驗與預約管理,主動優化疏導流程,通過手勢引導、分段放行等方式,保障了景區交通秩序的順暢;林澤肖在八水河車場則運用擴音器循環提示、高亮指揮棒可視化引導等方式,高效指揮車流與人流,大幅縮短了滯留時間;在華嚴游覽區,于毅頂著烈日往返于停車場與景區入口,以清晰手勢引導車輛有序停放,日均疏導車輛數百臺,并利用設計軟件,完成景區停車場海報的設計制作任務,設計游覽指示牌,幫助游客清晰了解景區方向和自己所處位置,有效提升了游客出行體驗。
應急救援,快速響應守護游客安全。面對高山區域復雜地形,景區工作人員展現出了高效的應急處理能力。7月6日晚,巨峰游覽區工作人員李向前、王康迅速響應一名大學生體力不支求助,提供飲水食品并護送其安全下山;7月16日,一名游客因體力透支導致雙腿抽筋無法行走,又是李向前等救援人員采用背、抬等方式將其轉移至安全地帶,并協調車輛轉運,贏得了游客及家屬的高度贊譽。在仰口游覽區,王俊華把在16年軍旅生涯中培育出的優良作風融入到了景區一線秩序管理,快速處置大客車故障拖底事件,并啟動備用出口分流車輛,組織人力推移故障車,有序引導游客轉運,迅速恢復交通,體現了景區出色的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游客服務,暖心細節彰顯人文關懷。秩序管理不僅是技術活,更是“心”的工作。在嶗山風景區,一線工作人員始終將游客需求放在首位,用貼心服務溫暖每一位游客。比如,劉堅濤暑期累計處理游客咨詢與訴求200余起,辦結率100%,讓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貼心的服務;高佳明在暑期期間,先后十余次協助游客尋找遺失物品,無論是手機、眼鏡還是遮陽帽,總能夠盡力排查監控、實地搜尋;于毅在車場發現車輛熄火及時協助車主啟動,收獲誠摯感謝;林澤肖隨身攜帶便民腰包,配備藥品、地圖等物資,成功幫2名走失兒童找到家人,還幫十余輛拋錨車輛解了困,拾獲并歸還游客遺失物品的總價值達數萬元;田偉在九水沿線巡邏中,協助安保人員通過監控找回遺失背包,展現了高度負責的職業精神。
用汗水守護秩序,用智慧提升效率,用真情服務游客……這個夏天,默默付出與堅守在一線的工作者們,成為嶗山最動人的“風景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 通訊員 張靜)
責任編輯:周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