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魯新(右)成為市車管所實施文字提示板新政以來拿到駕照的第一名聾啞人。
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多方愛心人士的聯合幫助,11日,36歲的馮魯新拿到了夢寐以求的駕照,成為市車管所實施文字提示板新政以來拿到駕照的第一名聾啞人。身為山東聾人足球隊的一名隊員,正在青島科技大學努力訓練的馮魯新,將參加2021年全運會。拿到駕照,為退役后的生活上了一份保險。將來,他希望能駕車從事物流工作,用拼搏改善生活。
一場意外導致聽力受損
11日上午,在位于惜福鎮的市車管所考試中心內,以滿分考完科目四的馮魯新,正坐在休息室里等待拿證。如果不是事前說明,記者怎么也無法將眼前這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與聾啞人聯系在一起。身高近1.8米的馮魯新,身材非常結實。記者和他的采訪,在手機的不斷敲字中進行。馮魯新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父母是普通單位的職工,目前已經退休在家。
作為家中獨子,馮魯新從小就是父母的心頭肉。可一次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他們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接受現實:曾經活潑好動的兒子,聽力受到損失,終生無法與他人言語交流了。不幸的是,馮魯新后來又得了大前庭水管綜合征,導致聽力受損,無法有效接收外界的語言刺激,導致無法語言交流。因為父親喜歡足球,從小便帶著他看足球賽,慢慢的,馮魯新也喜歡上了足球,并從10歲起開始接受專業足球訓練。
進入足球國家隊多次獲獎
“健全人10天掌握的技術,我們可能需要50天。”在位于嶗山的青島科技大學足球場上,馮魯新每周一到周六會和隊員們一起訓練。剛開始訓練時,很多技術只能通過不斷的重復才能掌握。在馮魯新看來,聲音就像自行車上的鏈條,是勻速或加速前進的保證,一旦脫落,就得負重前行,努力和效率都得成倍疊加。為了讓他們能更快掌握技巧,教練也想出了多種辦法。
在馮魯新看來,足球讓自己變得開朗、活潑,也更加堅強、勇敢。在山東聾人足球隊,馮魯新多次入選中國聾人足球隊,和隊員們到過全國不少城市,先后獲得過全運會亞軍、省運會冠軍等多項榮譽。
為將來準備報名學車
雖然正在緊張準備2021年全運會,但馮魯新也明顯感覺到,和心愛的足球告別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體力和精力已不允許他再和十幾歲的小伙子一樣,不知疲倦地奔跑了。在他的計劃中,2021年的全運會,將會是最后一次參加大型比賽了。馮魯新開始謀劃退役后的生活,告別足球后自己將要靠什么在社會立足,用什么技能才可以自食其力呢?多方選擇后,馮魯新看中了物流行業。“如今很多聾啞人都在做外賣騎手,每天風里來雨里去,我也可以和他們一樣。”面對記者的問題,馮魯新用手機敲出了這樣一行字。
在和父母商量后,馮魯新最終選擇報名學車,有了駕照,退役后就可以從事小件物流方面的工作了。馮魯新的選擇,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在他們看來,兒子有了一技之長,今后便可以憑雙手自食其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順利學車志愿者陪練
今年8月,馮魯新多番比較后,選擇了市區唯一的一家國有駕校。“我們也是第一次接觸,報名時發現是聾啞人,溝通過程中只能依靠紙筆。”城運控股公交駕校校長王勇告訴記者,馮魯新是該駕校迎來的首批聾啞學員。由于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局限性,使他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溝通交流多有不便。為此,“王建民手語工作室”的發起人王建民聯系了公交駕校工作人員郝玉華,希望可以為他圓夢。王建民是島城公益達人,早在2007年,他就在金門路街道和仙游路社區的支持幫助下,建立了青島手語角,免費教市民手語。
王勇得知此事后,不僅為馮魯新量身定制了適合的訓練課程,更減免了部分學費。“為了讓他盡快掌握、了解教練意圖,王建民充當起了志愿者,全程陪練。”王勇告訴記者,馮魯新的學車能力和正常人差不多,甚至學得比正常人還要快,“他比健全人更專注,注意力更集中。”幾乎每個科目的考試,馮魯新都是一次通過。(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徐美中)
深讀一點
聾啞人考試有專用車
11月中旬,市車管所在全省率先為聾啞人學車提供新政策,在科目三考試車上,配備顯示屏和提示板,以解決聾啞學員不清楚考試內容的難題。王勇告訴記者,公安部《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中對聽力障礙者申請機動車駕駛證有明確要求,對語言交流障礙者沒有特別規定。有聽力障礙者只要符合相關要求即可申請規定車型的機動車駕駛證。具備機動車駕駛證申請條件的聽力障礙申請人,在我市范圍內可以自主選擇駕校進行駕駛培訓,自2018年起我市已配備了聾啞考生考試專用車,科目三考試主要采取文字提示板和在專用考試車輛上配備考試項目提示屏兩種模式。馮魯新是市車管所實行提示屏政策后,第一個拿到駕照的聾啞人。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