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5日訊 助力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推進“圓桌式”座談幫扶,開展“點單式”執法幫扶,推出“青島環境醫院”平臺2.0,落實“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柔性執法……5日上午,即墨區召開生態環境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會上解讀了新推出的《第四批惠企措施》。
“《第四批惠企措施》在制定過程中,廣泛征集了相關建設單位和環保專家的意見建議,尤其聚焦中小企業的實際訴求,措施更具精準性和實效性。”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輝介紹,本批措施共包含18條內容,其中新增12條,修訂完善6條。
新增措施中,5條涉及環評審批,包括擴大“告知承諾審批”和“簡化環評”試點范圍,在3個已完成規劃環評試點園區基礎上,新增靈山醫藥產業園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和打捆審批等改革舉措,顯著提升審批效率;推進“項目環評豁免”和“環評文件降級”試點,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的環評負擔。
李輝還透露:“市生態環境局正在推進AI智慧環評系統建設,系統上線后,即墨區將指導轄區內企業借助AI輔助開展前期策劃,幫助企業降低環保合規成本、規避風險。” 此外,新增內容中還有3條措施聚焦執法監管,包括推出“圓桌式”座談幫扶、“點單式”執法服務和“一業一冊”助企體檢等機制。
“除新增內容外,我們還對前三批措施中需優化的10條內容進行了修訂與整合,最終升級為6條。”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環境管理一科負責人于燕玲介紹。
首先強化對重點項目的服務保障,在延續“提前服務”“一對一全過程服務”“上門服務”和“現場幫扶”基礎上,創新建立“領導包聯機制”,由包聯領導牽頭組建專業團隊,協同審批骨干、要素保障科室及行業專家,提供環評政策及審批注意事項解讀服務,全力推動重點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達效。
此外,《第四批惠企措施》還推動環評機構信用分級管理,促進環評編制行業良性發展;進一步強化差異化執法監管,執法正面清單企業全部實施“自巡查”智慧監管,保持非現場執法占比45%以上;拓展柔性執法方式,全面落實“首違不罰”“輕微免罰”,通過教育引導幫助企業明晰法律邊界,實現自覺守法。
近年來,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聚焦企業發展需求,連續推出多批次惠企“政策包”,截止目前已累計發布四批共49條措施,惠及市場主體超300家次。
“下一步,我們將以《第四批惠企措施》推動生態環境服務再升級,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精準支持市場主體發展。”李輝表示,同時,堅持問題導向,暢通企業反饋渠道,對落實困難、效果不明顯的政策及時調整,確保每一項措施都能落地見效。(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責任編輯:姚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