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8日訊 夏秋之交,青島的暑意悄然消退,一場滿含溫情的成長之旅正徐徐展開。在青島出版集團“我愛祖國海疆”教育基地,33名來自困境家庭、新市民及新就業群體的孩子,在“愛心媽媽”的暖心陪伴下,沉浸式體驗了一場震撼心靈的國防教育——
海軍歷史長廊里,“山東艦”模型前圍滿了好奇的身影,孩子們不時發出驚嘆:“中國海軍太強大了!”走進高科技互動區,“愛心媽媽”為孩子們戴上VR眼鏡后,他們瞬間“變身”“蛟龍”號駕駛員,在虛擬深海中穿梭探索,場館內的歡聲笑語,成了這個時節最治愈的聲音。
這動人的一幕,正是青島市婦聯依托“愛心媽媽驛站”,深化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推進愛心媽媽結對行動的鮮活注腳。去年以來,響應全國婦聯 “利用各類資源建設愛心媽媽驛站”的號召,青島市婦聯迅速行動,首批建成省、市、區(市)三級“愛心媽媽驛站”45個;同時深挖青島地標建筑與高品質文旅資源,打造出10個獨具城市特色與文化內涵的特色驛站,覆蓋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青島科技館、海信探索中心、“我愛祖國海疆”教育基地、青島極地海洋公園等多個點位。這些驛站不僅為“愛心媽媽”陪伴留守、困境兒童提供實景化、沉浸式支持,更讓孩子們得以觸摸城市發展的脈搏,共享美好成果。
“比起零散組織活動、簡單捐贈物資,一場身臨其境的城市文化啟迪之旅,更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記,成為滋養他們一生的精神財富。”青島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宋立春的話,道出了驛站建設的初心。在她看來,這些驛站不只是關愛活動的“落腳點”,更是連接城市資源與困境兒童的“連心橋”——孩子們走進場館觸摸歷史、感受科技,自信、勇敢與熱愛的種子便在心中萌芽,助力他們拓寬視野、真正融入城市。
這樣的溫暖場景,在特色驛站中不斷上演。在北京銀行青島分行“融暖童”愛心媽媽驛站,一場別開生面的兒童財商課堂正熱烈進行:從認識人民幣類別,到學習破損紙幣處理方法,孩子們在互動游戲與職業體驗中,一步步建立起正確的財富管理觀念。
為持續擴大兒童關愛的“朋友圈”,青島市婦聯積極整合多方資源,為驛站注入多元服務活力。今年3月,全市金融系統首家“融暖童”愛心媽媽驛站正式揭牌。站內不僅設有親子閱讀區、親子健身區、家庭教育服務區,更專門打造了兒童財商教育體驗區,讓金融服務與家庭教育有機融合、同頻共振。目前,北京銀行青島分行已建成12處此類驛站,常態化開展月度主題活動,逐步織就“政府引導+金融助力+社會參與”的公益生態圈,讓關愛暖意持續傳遞。
如今,青島市的兒童關愛網絡正越織越密。今年3月,“筑夢啟航 童享未來”青島市“筑夢”系列兒童關愛保護活動正式啟動,現場發布7大類28項具體服務——涵蓋知識賦能、心靈關懷、物質支持、成長護航等維度,推動關愛服務從藍圖切實落地為行動。更值得關注的是,市婦聯打造的“愛心媽媽驛站”與市民政局建設的“筑夢驛站”現場簽約,兩大關愛力量攜手并進,開啟協同守護新模式。
據介紹,不同于“愛心媽媽驛站”依托青島地標文旅資源,組織在冊困境兒童開展參觀、研學、科普等活動,“筑夢驛站”則是通過心理課堂、素質拓展、職業體驗等形式,常態化為有需求的孩子提供物質幫助、精神關懷與成長支持。“雙驛站聯動,不僅實現‘需求清單共享、服務資源互通’,更精準聚焦農村留守兒童、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群體,推動構建‘聯動協同+社會救助+陣地建設+品牌活動’的關愛服務體系,開啟資源互補、協同共育的公益新篇章。”宋立春強調。
多方攜手聚合力,資源匯聚暖童心。青島正以不斷擴容的關愛“朋友圈”,為留守與困境兒童撐起一片向陽生長的溫暖天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