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9日訊 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1路、11路、371路等多條線路上,悄然出現了一輛輛精心裝扮的“教師節(jié)”主題車廂。
它們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僅承載著乘客的出行需求,更成為傳遞尊師重教理念、訴說師徒深情的流動課堂。
創(chuàng)新:公交車上的“感恩課堂”
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市南巴士各分公司通過創(chuàng)意形式,將公交車打造成移動的感恩課堂。
371路公交車上布置了融合經典詩詞與現代祝福的主題車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等句子被制成精美卡片,喚起乘客對青春歲月的回憶。青島巴士志愿者楊鋼表示:“公交是城市的‘移動窗口’,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教師群體感受到社會的尊重。”
11路車廂中則設置了“祝福墻”,吸引眾多乘客留言。有人寫下對恩師的感謝,也有家長代為表達對孩子的老師的敬意,還有學生分享與老師之間的溫馨故事。這一互動設計讓公交車不再是傳統的公共交通工具,而成為情感的紐帶和表達的舞臺。
7路駕駛員劉帥別出心裁,在報站語音中加入了教師節(jié)祝福。“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教師節(jié)快樂!”——溫暖的語音回蕩在車廂中,讓乘客在出行中感受到意外的感動與敬意。這些主題車廂不僅美化了乘車環(huán)境,更成為情感表達的載體。乘車的趙同學感嘆:“一上車就被驚喜到了,突然想起老師的叮囑,特別溫暖。”
每一位老師傅的嚴謹認真、無私奉獻,每一位年輕駕駛員的勤奮好學、感恩上進,共同構筑了公交行業(yè)的安全基石和服務品質。而他們共同打造的主題車廂,則進一步將這種“師徒之情”擴展為“社會共鳴”,推動形成尊師重教、感恩向善的社會風尚。
傳承:方向盤上的“師徒情”
這一系列主題車廂的背后,是一個個關于傳承、感恩與責任的故事,是公交駕駛員師徒之間跨越年齡與閱歷的溫暖對話。
在市南巴士1路線,資深駕駛員田世生與徒弟趙裕寧的故事,是公交行業(yè)師徒傳承的生動縮影。擁有30多年駕齡的田世生,對1路線的每一個路口、每一處彎道都了如指掌,更將“賦能城市發(fā)展 服務美好出行”的企業(yè)使命深植于心。面對初入行業(yè)時手足無措的00后“古琴大學生”趙裕寧,他主動承擔起帶教責任,從車輛檢查、平穩(wěn)駕駛到耐心服務,無一不傾囊相授。
“乘客的安全都在咱們這一踩一放之間。”田世生常對徒弟這樣叮囑。在他的悉心指導下,趙裕寧逐漸從新手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駕駛員,甚至與師傅共同打造了一輛教師節(jié)主題車廂,用彩色飄帶和愛心裝飾表達對天下教師的敬意。田世生說:“公交是城市的流動窗口,我們想借這個機會傳遞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同樣的師徒情誼也發(fā)生在321路駕駛員柳斌與00后徒弟陳昱霖之間。作為城運勞模、優(yōu)秀黨員,柳斌將17年積累的駕駛技術和服務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陳昱霖,甚至帶領他參與公益實踐活動,在孤獨癥兒童關注日與孩子們互動作畫。教師節(jié)這天,陳昱霖為師傅手寫賀卡,感念其幫助自己“從學生到公交就是一年的蛻變”,“您不僅是技術上的師父,更是我人生的榜樣。”陳昱霖深情表示。
責任:方向盤上的“人生課”
師徒之間的傳授,遠不止于技術。在市南巴士七分公司,228路勞模駕駛員管濤的徒弟舒尉曾是一名消防員。成為公交駕駛員后,作為退伍裝甲兵的管濤不僅教他如何駕馭龐大的車輛,更教會他如何用愛心溫暖乘客。今年3月,師徒二人接力幫助老人上下車的善舉被市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被眾多媒體報道,成為城市中的暖心瞬間。舒尉說:“師父告訴我,眼里要有路,心里要有尺。”
教師節(jié)前夕,舒尉特意布置了一輛“感謝師恩”主題車廂,用手繪向日葵、荷花和剪紙裝飾,表達對師父的感激之情。“師父就像一盞明燈,在我迷茫時指引方向。”
車輪向前,感恩延續(xù)。這些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教師節(jié)主題車廂,就像一座座流動的感恩驛站,承載著師徒之間的教誨與感恩,也承載著整座城市對教師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
市南巴士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結合更多傳統節(jié)日和重要節(jié)點,打造特色主題車廂,提升公交吸引力,讓公交成為傳遞正能量、提升城市溫度的重要載體。(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李曉旭)
責任編輯:周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