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中國和健康中國兩大戰略深度推進,以高質量、多層次為突出特征的老年人生活品質新范式逐步確定。青島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青島市60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數量為238萬,居山東省首位,老年人口占比達23.8%。在這種背景下,把體育智能化與老年人健康需求相融合,探尋契合青島地域特色的實踐路徑,既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提升民生福祉的關鍵舉措。
體育智能化賦能老年生活的時代價值與理論邏輯
數字技術與傳統體育融合發展的體育智能,對老年人生活品質提升的作用日益凸顯。它主要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達成對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并通過創新服務模式,給不同群體提供精準且具有個性化的體育服務。從老年人的角度看,體育智能有三方面價值:首先,利用智能監測設備對身體機能數據實時監測,達成科學健身與疾病預防的目的;其次,充分利用線上平臺,在熟悉的家居環境參與活動,解決健身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問題;再次,以智慧社區為依托構建的社會化、適老化體育生態,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精神生活需求。
青島在體育和養老相關服務融合方面有自身獨特的優勢。作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青島建成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已覆蓋市、區(市)、街道(鎮)、社區(村)四級,各類體育場地的存在為智能化改造構建了硬件基礎。此外,青島海洋優勢明顯且氣候宜人,這為老年人進行步行鍛煉、游泳、太極拳劍等體育活動創造了理想條件,也為智能體育場景提供了創新支點。
青島智能體育服務在老年人群體中的實踐探索
近年來,青島在老年人體育智能服務的推動上做了不少有益探索,出現了一批成果顯著的案例。比如,青島市北區進行的“智慧健身角”試點建設,場所配備了智能健身測試設備、帶有語音引導功能的健身路徑等設施,老年人刷身份證后,可免費得到身體評估報告與運動建議;青島西海岸新區老年大學搭建“云端西海岸”在線平臺,該平臺設置中國象棋、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中醫經絡養生等課程,其注冊學員的數量超過5000人;青島市體育局組織開展的全民健身云上運動會,線上健步走、居家健身打卡等項目吸引了眾多老年人報名參加,高效利用了體育資源,重建了老年人的社會聯結。
從實踐來看,這些探索有三個顯著特征:第一,重視老年人的友好型設計。例如,把智能設備操作界面的字體增大,添加語音提示功能,從而減少老年人使用時的困難。第二,加強信息的連通性。部分區市達成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智能健身點的數據共享,給老年人帶來了“運動處方+醫療建議”的聯動服務。第三,強調政府指導和社會參與。引入專業企業運營智慧體育平臺,這種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能夠形成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當然,青島市老年人智能體育服務在現實中依然存在諸多挑戰。一是供需不匹配。部分社區中的智能體育設施功能繁雜,超出了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及操作能力,使得設備的閑置率相對較高。老年人急需具備慢性病運動干預和應急救援等功能的設施,然而因為技術成本較高、維護起來較困難,這類設施覆蓋率也比較低。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市南區、嶗山區等城區,智能體育設施覆蓋率較高,但在一些農村和老舊小區,傳統健身路徑依舊占據主導地位,智能化改造的進度較為滯后。三是數字鴻溝尚未完全跨越。調查表明,在65歲以上老年人群體里,熟練運用智能體育App的人占比很少,對二維碼、支付寶等功能的交互技術不熟練,制約了服務的可及性。
深入探究發現,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由三個層面的矛盾所致。技術層面,智能化的通用設計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差距較大,缺乏對老年人需求的針對性技術適配;部門層面,體育、衛生保健等部門未能充分整合資源,導致服務格局呈現出各自為政的狀態;社會層面,有些孩子擔憂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會存在一定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參與運動的熱情。
青島市老年人智能體育服務路徑的優化選擇
第一,構建“老年人友好型”智能體育設施體系。在進行現有體育設施的智能化改造時,要遵循“實用、簡單、安全”的原則。在社區健身場所投放帶有語音播報功能的智能健身器材,如智能健身自行車、太極揉推機等。這些設備的操作界面全都使用較大的字體,并且采用對比度高的設計。在公共場所如公園、廣場等地推廣智能儲物柜與緊急呼叫設備,為老年人帶來便利與安全保障。利用青島“山海城市”的優勢,在奧帆中心、海邊步道、山頂公園等地方裝配太陽能智能廣告牌,標記適合老年人的運動路徑、休息場所、醫療地點等,達成運動場景和城市空間的有機結合。
第二,打造“一站式”智慧體育服務平臺。把當前分散的體育App和公眾號資源整合起來,構建一個統一的市級“銀齡健身”服務平臺,該平臺具備三大功能:其一為信息查詢,可提供周邊健身場所、老年體育課程、健康講座等方面的信息。其二是個性化服務,根據老年人體質數據,推薦運動項目,生成健身計劃。其三為社交方面的功能,這個平臺能夠支持諸如在線組隊、運動簽到、經驗分享等操作。青島政務網和醫保系統應與平臺整合起來,一站式在線處理身份驗證、醫保支付等業務,從而降低老年人使用的難度。
第三,完善“多元化”服務保障機制。加強政府主導作用,將老年人智慧體育服務納入全市公益項目,設立設施改造和平臺維護專項資金。構建由體育、衛生保健、民政等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機制,定期研討并解決服務推廣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問題。運用市場的力量,借助政策引導,促使體育科技企業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產品,對達標的企業予以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鼓勵社會團體積極參與,動員高校和社區服務人士開展志愿服務,開展智能設備操作培訓、科學健身引導等服務。諸如青島理工大學、青島大學等高校,可組建“白銀時代科技援助隊”,周期性地前往社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第四,營造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借助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對老年人智能體育的典型案例加以宣傳,消除社會上存在的對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方面的偏見。鼓勵社區開展幫助老年人熟悉智能設備的活動,倡導年輕人幫助長輩掌握智能設備的操作,增進代際之間的交流。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針對老年人的個人信息安全,在數據的采集、存儲、傳輸和使用過程中,都應當建起嚴格的保密規則,讓數據安全與老年人健康福祉真正兼得。
體育智能化給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帶來了新的機遇,這也是青島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體現。構建老年友好設施體系、一站式服務平臺以及多元化保障機制,把科技創新和人文關懷融合起來,使更多青島老年人能夠共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達成“健康幸福老年”的目標,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青島力量。
(作者:劉萍 作者單位:青島理工大學 本文系2023年度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課題成果,項目批準號為:QDSKL2301153)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