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0日訊 近日,一場非遺與葡萄的邂逅在平度精彩上演。剪紙、烙畫、面塑、編織……多位非遺傳承人以精湛的技藝和精美的作品禮贊豐收,為大澤山葡萄節注入濃厚的文化韻味。
活動現場,剪紙傳承人以紅紙為底,寥寥數剪便勾勒出串串飽滿的葡萄與笑容洋溢的農人,將大澤山葡萄的特色與豐收的喜悅定格。不僅如此,立體生動的面塑“葡萄”、鮮活生動的刻瓷藝術品、色彩鮮亮的農民畫以及用線條勾勒出豐收場景的烙畫葫蘆……一件件充滿豐收意趣和葡萄元素的非遺作品仿佛打開了一幅生動的豐收畫卷。
“葡萄節啟幕,我特地設計了一幅剪紙作品,名字叫《葡萄飄香天鵝湖》,突出的元素是大澤山的葡萄和蜿蜒不斷的葡萄藤蔓,下面是大澤山著名景點天鵝湖的天鵝,還添加了牡丹花和如意紋這些元素。希望通過這幅作品傳達家庭幸福美滿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意味,也祝福前來參加葡萄節的游客盡興游玩。”剪紙非遺傳承人王海英說。
平度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于翠麗則創作了一幅名為《生生不息》的農民畫,“里面的元素非常豐富,基調選的是大澤山葡萄,畫作下邊是掉落的葡萄籽。希望通過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來傳遞出生生不息、繁榮茂盛的含義,就像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農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除了傳統形式的非遺作品,不少非遺傳承人還將非遺技藝、葡萄元素和實用功能相結合,把毛線、菩提子、面團等日常材料變成掛件、首飾、毛絨玩具等更為生動形象的日用品,將文化元素融入人們日常生活。
“我做的葡萄裝飾品是由菩提子經過打磨、鉆孔、編織而成,紫色模擬的玫瑰香葡萄,綠色的是澤山一號。”手工藝品創作者程曉英介紹,這種裝飾品可以掛在車上、包上,也可以當作毛衣鏈佩戴,非常受年輕人喜歡,“希望通過我們的作品,把大澤山葡萄更好地宣傳出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光麗 )
責任編輯:楊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