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能嘗到月餅的甜,也更希望能收獲一份關于青島的記憶。”中秋未到,青島一款名為“山海甜”的“地標”文創(chuàng)月餅火了,一經推出,便引發(fā)市民網友的“追捧”。
五四廣場、棧橋、啤酒城、奧帆中心等眾多青島地標被“裝進”月餅,文創(chuàng)月餅主理人田雪玲表示,希望借助這一枚月餅,把青島的城市之美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來到青島,賞美景品美食,感受青島的美好。
匠人之心解鎖舌尖上的“城市名片”
“它不僅僅是一塊月餅,更是我們青島的城市縮影。”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嫚,棧橋、五四廣場這些景點是陪伴著田雪玲長大的美好記憶。
讓本地人感受到青島的活力,讓外地人感受到它的美是她設計這款文創(chuàng)月餅的初衷。然而想法落地的過程并不容易,將碩大的城市地標濃縮到方寸月餅上,考驗的不僅是創(chuàng)意,更是執(zhí)著的匠人精神。
“地標很大,月餅很小,既能讓人一眼認出青島元素,又不能因圖案復雜導致烤制變形,比例把控太難了。” 為此,她尋求專業(yè)設計師的幫助,帶領20人的團隊足足忙碌了兩三個月,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幾次模具,最終確定了八種款式,不僅有棧橋、五四廣場、啤酒城、奧帆中心、嶗山、膠州慈云寺等景點城市地標,還特意設計了“青島”字樣 、青島啤酒等款式。
“山海味”從里到外,“拿捏”青島限定浪漫
文創(chuàng)月餅不僅是“顏值黨”,吃起來也超有料,可謂“內外兼修”,讓舌尖感受到島城風情。
據田女士介紹,每個月餅都是純手工制作。首先制作餅皮,調制餡料,制成月餅的雛形;然后將餅皮經過果蔬色素調色,再往模具上填充出地標的樣子;之后將帶有不同餡料的月餅放入具模,一體壓制定型,最后進行烘烤。
“當這8款月餅擺放在盤中的時候,就像一張張城市明信片,讓更多外地人認識青島,了解這座山海之城間煙火氣。”來自成都的游客向女士說道。
口味創(chuàng)新上也充分融入了“”青島滋味”,嶗山主題的月餅餡料里有嶗山綠茶和嶗山酸杏,酸甜交織的口感中滿是嶗山的清新;田女士還把海苔裝進月餅,讓餡料口感更豐富,滿足不同人群的味蕾需求。
這些融合地方特色的口味,讓文創(chuàng)月餅從里到位都成為喚醒青島記憶的“鑰匙”。“因為呈現(xiàn)在月餅上的青島地標實在有限,所以我們包裝上也是滿滿的青島元素。”耐冬花、石老人、信號山、天主教堂等青島地標也都出現(xiàn)在月餅包裝盒上,可謂滿屏“青島風”。
一口“山海甜”,get青島專屬“彩蛋”
文創(chuàng)月餅不僅有“顏值”與“匠心”,還藏著諸多暖心“彩蛋”,將青島的文化底蘊與美好祝福融入其中,細節(jié)之處處處透著“青島浪漫”。
月餅表面的帆船圖案與海浪波紋,既體現(xiàn)了“一帆風順”的美好祝福,也展現(xiàn)了青島帆船運動文化;嶗山元素的融入,既凸顯“海上第一名山” 的特色,也寄托著堅韌長壽的期許;啤酒城的圖案滿是煙火氣,象征歡聚圓滿……這些 “彩蛋”讓一枚枚月餅不再是簡單的食物,更成為傳遞青島文化與祝福的載體。
據了解,自青島文創(chuàng)月餅上架以來,已達成上千個訂單,還有很多意向客戶正在洽談,受歡迎程度超過了田雪玲的想象。“一開始就想做一款青島的文創(chuàng)月餅,沒想到能讓這么多人喜歡。未來會嘗試推出更多融入青島文化特色的烘焙點心,讓更多人通過另一種方式認識青島,記住青島的樣子,我覺得很美好。”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丨王逸群 王亞楠
視頻制作丨楊巧雨
設計丨李玉琳
產品策劃丨陳海芹
欄目統(tǒng)籌丨魏巍 孫飛
責任編輯丨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