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青島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關于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通過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對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購買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給予補貼。該項補貼以電子消費券形式發放,緩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照護困境。
記者了解到,政策實施已“滿月”,首批電子消費券已陸續發放給符合條件的老人。但有部分市民向黨報熱線反映,在領取補貼的過程中遇到了“阻礙”。
申領養老補貼“碰壁”
王先生的母親今年81歲,為中度失能老人,去年年底搬進了嶗山區一家社區養老服務站,每個月花費在5600元左右。王先生前不久得知,符合條件的老人可以申領失能老人養老服務消費補貼,他先后向社區養老服務站和嶗山區民政局咨詢,但均被告知,這家社區養老服務站無法使用該補貼。
市南區的徐先生在為妻子申領該項消費補貼時也遇到了小麻煩。“去年11月,醫保部門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我妻子的身體狀況進行了評估,判定為重度失能,評估有效期一年。我在申領消費補貼時,得知醫保部門需要將評估結果推送至民政部門,但民政部門查詢后稱,醫保部門的數據共享已關閉。”徐先生向有關部門反映后,問題才得到解決。他建議,相關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機制應該進一步完善,否則市民辦理業務時流程會很繁瑣。
市民李女士的父親住在島城一家民營養老院,得知失能老人可以領取養老服務消費補貼,李女士第一時間咨詢養老院負責人,卻被告知該養老院未參與補貼項目。“我們得到的答復是,民營養老院自愿選擇是否參加補貼項目,這家養老院不參加,我們就享受不到優惠政策。”李女士對此很不理解。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向李女士詳細講解了有關政策,并積極與該養老院溝通,目前,該養老院已有意參與補貼項目。
誰可領?怎么用?民政部門回應
記者向青島市民政局咨詢了有關問題。
哪些失能老人家庭可申領養老服務消費補貼?“補貼對象需要滿足如下基本條件——評估為中度、重度、完全失能等級的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入住的養老機構在青島市內,戶籍地為青島市或青島市外的均可享受;享受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老年人,須為青島市本地戶籍。”工作人員介紹。需要注意的是,正在享受特困人員供養救助待遇、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補助的老年人,不納入本次補貼對象范圍。
電子消費券可以對補貼項目范圍內個人自付部分的養老服務消費金額予以抵扣。其中,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急、助醫服務,以及康復護理等居家上門服務,消費券抵扣比例為50%,每人每月最高500元;日間托養服務、機構長期服務(入住機構時間在30天以上)和短期服務(即“喘息服務”,入住機構時間在30天以內)等,消費券抵扣比例為40%,每人每月最高800元。
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15家評估機構、242家養老機構、95家養老服務中心具備申領補貼資質,已有7676名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申領消費券。截至9月8日,全市累計領取消費券12526張。
為何部分養老機構無法使用該補貼?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民政部文件規定,只有自愿申請補貼資格認定并已在民政部門備案登記的養老機構適用該政策。如果老人入住的是不參加消費補貼的養老機構,則無法領取消費券。
為何社區養老服務站的失能老人無法領取補貼?嶗山區民政局工作人員解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僅能提供居家上門服務,不提供機構養老服務,并不屬于在民政部門備案登記的養老機構,因此不在補貼范圍內。
記者同時了解到,此前出現的醫保數據無法與民政數據共享、實名認證失敗等問題,市民政局已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確保項目實施有序推進、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