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羅永浩因質疑西貝使用預制菜而引發的爭議,將預制菜的相關話題推向風口浪尖。然而,與激烈的輿論情緒不同的是,9月15日,預制菜概念盤初走強,得利斯漲停,味知香、千味央廚、國聯水產、蓋世食品跟漲。
從輿論層面看,目前,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擔憂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食材新鮮度與品質、添加劑使用、生產衛生狀況、運輸與儲存條件等核心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對消費者而言基本處于“黑盒”狀態,無從知曉具體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餐飲企業是否使用預制菜并非法定披露事項——消費者既不清楚哪些菜品屬于預制菜,也無法判斷這些預制菜是否存在“高溢價”,入口前難免心存疑慮。
既然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擔憂如此強烈,為何這一輪預制菜概念股還會上漲?背后可能存在三方面原因:
第一,從本次輿情來看,大眾并非完全否定預制菜,而是對“缺乏標準、不夠透明的預制菜”缺乏信任感。換言之,公眾反對的是“不明不白吃預制菜”,以及“花高價卻吃到劣質預制菜”。事實上,即便在本次爭論最激烈之時,仍有兩家企業被視為預制菜行業的正面案例:一是本土快餐品牌老鄉雞,其會在門店前臺主動公示哪些餐品使用了預制菜;二是日本意餐品牌薩莉亞,其不僅主動貼上“預制菜”標簽,還主打極致性價比,贏得了消費者認可。
某種意義上講,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似乎比此次事件核心人物——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更清晰:預制菜并非不能“上餐桌”,但必須明確告知消費者;只要供應鏈安全可控、產品質量可靠,便不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由此可見,無論此次風波短期內對預制菜行業造成多大沖擊,長期來看,消費者已對預制菜建立起更明確、更清晰的認知——待行業短期承壓后,預制菜市場大概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彈。
第二,預制菜“國標”落地已提上日程,這一利好消息進一步強化了市場信心。有消息稱,由國家衛健委主導制定的《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屆時,預制菜的“身份界定”將有統一標準,餐飲門店是否使用預制菜、如何使用預制菜,也將首次被納入信息披露范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將成為預制菜行業從“野蠻生長”邁向“合規時代”的關鍵節點。
第三,此次市場普遍看漲,更核心的原因在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餐飲業工業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
一方面,餐飲業的工業化是與城市化進程相伴相生。此前,華源證券研報稱,伴隨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城市生活節奏加快,消費者對產品方便快捷的需求增加,預制菜的興起已經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預制菜產業本身也是農業現代化與食品工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農產品精深加工的發展方向。從農業產業鏈視角看,預制菜產業串聯起了農業種植、畜禽養殖、冷鏈物流等關鍵環節,有力推動產業融合。同時,預制菜產業既為農業生產提供明確標準與規范,助推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生產;也通過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并依托穩定采購合同降低農業生產風險。
從手工業到工業化,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普遍規律,餐飲業也不例外?;赝祟惖氖澄锇l展史,從茹毛飲血到人間煙火食,從手工制作到工業化生產,每一次“入口”的進步,也同樣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因此,對于預制菜,我們不妨以更客觀、寬容的態度看待其成長與發展,理性看待技術進步帶來的改變——在享受預制菜便捷性的同時,通過完善制度監管、加強技術創新,逐步解決行業當前存在的問題,推動預制菜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高一銘)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