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7日訊 9月11日,為期10天的“青島市高素質農民培育鄉土文化能人傳統面食非遺技藝傳承專題培訓班”在久香園非遺工坊圓滿落下帷幕。來自青島市七個涉農區市的45名學員順利完成培訓,為青島傳統面食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本次培訓重點聚焦傳統面食制作技藝的傳承與創新,突出“理論+實踐+創業”三維融合,實現“四個精選”,精選參訓人員、精選培訓課程、精選師資力量、精選培訓方式。從近百名報名者中嚴格遴選出45名有創業意愿和傳承熱情的學員,并提前開展需求調研,精準設計培訓內容。課程設置注重特色與專業,特邀王哥莊大饅頭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鐵鍋蒸制、木柴控火等絕活,內容涵蓋從原料選擇、工藝優化,到短視頻推廣、成本控制及小微作坊運營等全鏈條技能,實戰操作課程占比達70%,確保學員“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老祖宗的手藝不能丟,更要讓它‘活’出新時代的價值。”站在擺滿學員自己動手做成的面塑作品展臺前,王哥莊街道廟石村的高巖道出了學員們的心聲。"這次培訓不僅讓我重新認識了傳統面食的文化價值,更掌握了將老手藝轉化為致富技能的方法。"即墨移風店鎮學員劉妙芝表示:“通過系統學習,學員們不僅提升了面塑制作的技藝水平,也讓大家扛起了非遺傳承的社會責任?!?/p>
據介紹,這是青島市首次在高素質農民培訓中開設傳統面食非遺技藝課程,旨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幫助農民拓寬增收渠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責任編輯:姚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