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12月15日1版
4.2萬余優撫對象待遇逐年提高,為軍人軍屬提供各類援助150余次,全市退役軍人自主創辦企業已達1125家、年產值30余億元,連續第9次被命名表彰為“全國雙擁模范城”——
“九連冠”背后:退役軍人既有歸屬感更有幸福感
10月20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青島市再次被命名表彰為“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九連冠”,這一殊榮不僅彰顯了青島這個駐軍大市、兵員大市、安置大市的責任擔當,更是“尊崇軍人”生動實踐的反映。
2019年6月,青島市召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暨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動員大會,向實現創城“九連冠”沖刺。
近年來,青島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守初心擔使命,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穩安置兜底線,政策機制日益完善;幫就業促創業,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提待遇重褒揚,優撫工作不斷強化;揚正氣樹典型,真正將“尊崇軍人”落在實處。
優服務重實效,“尊崇軍人”激勵官兵扎根軍營建功立業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精神,只有帶著感情關愛軍人、尊崇軍人,才能激勵更多優秀人才投身軍營、扎根軍營,激勵駐青部隊官兵以駐地為家、建功立業,匯聚起強大的英雄情懷。
近年來,青島年均征集新兵近3000人,大學生征集比例達85%以上,全市每年接收立功受獎軍人喜報上千份。高漲的參軍熱情、優質的兵員質量和諸多的榮譽背后,是青島傾心服務的結果。
為營造濃厚的擁軍氛圍,青島市堅持以開一次會、照一張相、辦一場歡送儀式、掛一塊光榮牌的方式幫助新兵邁好入伍第一步,讓“一人當兵、全家光榮”成為時尚。截至目前,全市共采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33.47萬人,為符合條件的30.5萬戶烈軍屬和退役軍人家庭懸掛光榮牌。
今年,青島市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發放工作克服疫情影響,于8月1日前全部發放到位,共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1.76億元,同比增加3.36%;11月,青島市再次提高全市8類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將惠及全市4.2萬余名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建立“軍人—家庭—退役軍人服務機構”一體化聯絡機制,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目前,全市為軍人軍屬提供各類援助150余次,“一朝出征、全程服務”已成為常態。
軍人保家衛國,守護“大家”;地方做足服務,保障“小家”。出征在外的軍人最牽掛的莫過于家庭,青島采取定向招聘方式安置行政事業編制隨調家屬,實現已批準隨調家屬“隨到隨安”,組織專場招聘會,為隨軍家屬就業提供更廣闊的平臺。采取“政策+協調”保障措施,確保軍人子女就近、便利享受優質教育。近四年,全市接收在校在園軍人子女8200多人,184名軍人子女享受加分優待政策。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援鄂軍人家庭和青島籍現役軍人60歲以上父母購買保險5000余份,發放“擁軍貸”1500余萬元。
穩“后路”拓“出路”,陽光安置解決退役軍人后顧之憂
解決好退役軍人的后顧之憂,才能吸引更多優秀青年應征入伍、強我國防。近年來,青島市以“一家人”情感落實安置工作,年均接收安置退役軍人5000余人,全部妥善安置。
青島市2020年開展的退役軍人榮歸活動現場。
為增強退役軍人的榮譽感、獲得感、歸屬感,青島市在7月、9月和12月的“退役季”開展“榮歸”返鄉接站活動。同時,協調組織、社保、銀行等多部門聯合實行“一站式”集中報到,讓退役軍人花最少的時間、跑最少的路、享受最貼心的服務。
從部隊到地方,不僅是身份上的轉變,更是建功人生“第二戰場”的重要節點。青島市始終堅持陽光安置、合理使用、人盡其才、各得其所原則,在全國率先打造“公開選崗+人崗相適”安置機制和待安置期間退役軍人黨員管理服務機制,出臺加強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1+8”政策支持體系。
為確保安置質量,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不斷加強安置崗位開發力度,拓寬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安置渠道,2020年度,青島市接收安置軍轉干部數量仍為全省最多,安置到行政崗位比例達到83%以上,再創歷史新高。
提技能才能拓“出路”。為把退役軍人培養成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青島市選拔優秀軍轉干部任輔導員,從思想政治、工作規劃、關心關愛等方面對退役軍人開展幫帶輔導,幫助他們平穩“過渡”。
除此之外,青島市還成立了山東省首家退役軍人教育培訓聯盟,積極開展適應性培訓、技能培訓等常態化培訓,培訓退役軍人2145人;新確定42家退役軍人技能培訓機構,為退役軍人增設74個市場需求量大、就業前景好的培訓專業;聯合青島農業大學共建山東省首家退役軍人教育學院,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退役軍人教育培訓旗艦品牌……
幫就業促創業,退役軍人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
今年以來,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開展專場招聘會、舉行退役軍人創新創業大賽、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就業創業政策等,確保退役軍人在享受普惠性就業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基礎上疊加特殊優待,讓就業更充分、讓創業更穩健、讓生活更美好。
曾在煙臺海陽服役的“90后”小伙李明退役后回到老家創辦了假發廠,今年年初,在膠州市退役軍人局和李哥莊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幫助下,李明順利提交了材料,僅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收到了20萬元的貸款。“前期多虧這20萬元應急,政府還給貼息。收到錢后,公司全部投入生產經營,現在已經能夠正常運營了。”李明說。
目前,青島全市退役軍人自主創辦企業已達1125家,年產值30余億元。在社會治理的“主陣地”,退役軍人在不同崗位和領域發揮了“減壓閥”“穩定器”的作用。
在地方的傾心支持下,退役軍人群體帶著軍人的意志和作風,成為了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他們也在帶動就業、社會公益等方面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行動回饋社會。如今,在青島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退役軍人的身影:西海岸新區46個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70余名工作人員是退役軍人,占總人數的40%多,他們身著統一制服,扎實開展日常巡查、公益服務、應急救助等工作,成了街頭巷尾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8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到甘肅隴南和貴州安順開展智力扶貧志愿服務活動,投身脫貧攻堅一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城陽區200多名退役軍人主動請纓,沖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在關鍵時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鏗鏘誓言……
多年來,青島市致力于真誠關愛關心退役軍人,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好實際困難,努力增進退役軍人的幸福感,軍人逐漸成為社會最受尊崇職業,“尊崇軍人”正在成為城市的“新時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