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0日訊 9月19日上午,青島北斗產業創新發展供需對接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紅島館)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青島高新區管委聯合主辦,青島市光電工程技術研究院、青島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青島日報報業集團觀海新聞等單位共同承辦,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萬勝、工信部電子司二級巡視員周海燕出席會議并致辭,青島市推進北斗規模應用工作專班成員單位工作負責人,各區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分管領導,有關專家、高校與研究機構代表,北斗領域重點企業及行業應用企業代表近200人參加會議。
致辭環節,陳萬勝秘書長介紹了青島市推動北斗產業發展有關工作開展情況,重點圍繞智慧海洋、智慧交通、智能終端、精準農業、氣象監測、共享出行等六大領域,全面推進北斗規模應用。
工信部電子司二級巡視員周海燕在講話中介紹了工信部圍繞推動北斗規模應用所開展的工作,并對青島發揮地方優勢、增強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能力、深化北斗賦能行業應用提出了殷切期望。
會上,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了《青島市北斗創新產品及典型應用場景》。近年來,青島市以“產品創新”和“場景賦能”為抓手,從供給和需求兩側發力,加快推進北斗規模應用。本次發布的創新產品共70項,涵蓋北斗芯片、模組、終端產品、應用解決方案、基礎配套設施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典型應用場景12個,部分屬于行業首創或國內領先。
青島高新區管委進行了北斗產業招商推介,詳細介紹了轄區內投資環境、產業基礎、政策支持以及“e企炬鏈”活動品牌。高新區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等方面基礎,在產業上游聚焦開發生產芯片、板卡、模塊等核心組件,下游圍繞設備、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等方面開展了廣泛應用。
會上,正式成立“青島北斗產業創新聯盟”,該聯盟在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指導下,由青島市光電工程技術研究院牽頭,聯合青島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星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機構、企業組建成立。聯盟旨在匯集各方力量,整合產業資源,全面提升青島北斗衛星導航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服務水平,推動北斗賦能千行百業。
青島檬豆對“鏈萬企”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推介,并宣布啟動平臺“北斗專區”?!版溔f企”平臺是由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指導搭建的具有公益屬性的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政策對接、技術交流、資源互通、金融支持和貿易合作等優質服務。“北斗專區”的設立,將更好地聚焦服務北斗產業,舉辦更多高質量、高水準的產業鏈供需對接會,促進上下游企業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
專家分享環節,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吳海濤進行了《北斗應用創新實踐與體會》主題演講,圍繞商貿物流、文化旅游、應急救援、現代服務業等四個場景介紹了北斗應用實踐情況。他指出,北斗應用價值在于架構時空,北斗應用包括室外、室內、數字空間,北斗應用創新在于嵌入場景解決痛點,北斗應用發展趨勢要積極倡導技術融合創新和綜合時空服務。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斗應用發展研究院系統工程部主任公海進行了《雙向賦能 生態共建:“北斗+”與“+北斗”雙向融合創新實踐》主題演講。該院致力于推動北斗在重點行業區域的規模化、體系化發展,構建覆蓋全鏈條的北斗時空信息服務體系。會議期間,正式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北斗室內外一體化定位及“北斗+單站UWB融合定位技術”應用方案,系統展示了北斗在各領域的融合應用成果。
青島市光電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武斌進行了《北斗產業融合應用實踐》主題演講,從“光電技術產品賦能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網賦能北斗產業應用”、“北斗定位產品賦能北斗產業應用”等方面介紹了北斗產業融合應用實踐成果,并針對未來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提出意見看法,北斗產業融合應用正在多個領域深入推進,其發展趨勢呈現出技術深度融合、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產業生態日趨完善的特點。
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東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中科星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青島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華巽云科技投資控股(青島)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青島中瑞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青島歐比特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圍繞其北斗領域先進技術、創新產品及應用成果情況進行了深入介紹。
會場內還設置了北斗創新產品展覽專區,展示了青島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船載終端、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執法記錄儀、華巽云科技投資控股(青島)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水域救援機器人、青島中瑞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車載及農機定位終端、山東北斗衛星數據應用中心有限公司的反制車、青島航鵬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機等一批最新推出的北斗應用產品,會后吸引了與會嘉賓的熱情圍觀與交流對接,充分顯示我市北斗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與行業深耕成果。
下一步,青島市將通過常態化發布北斗創新產品和典型應用場景、舉辦供需對接會等形式,持續搭建北斗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企業積極主動擁抱“北斗”新時代,不斷提升產業創新能力,豐富拓展融合應用場景,加快推進北斗試點城市建設工作,為國家北斗戰略做出更多“青島”貢獻。
責任編輯:呂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