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總裝車間,一輛輛五菱宏光MINIEV四門版汽車完成最后一道生產工序后,從生產線緩緩駛出,等待質量檢測。不遠處,“高標準,嚴要求,確保產品零缺陷”橫幅懸掛在車間上方,與智能化設備互為對照,呈現出一幅由傳統制造邁向“精益智造”的轉型新圖景。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實現整車產量超32萬輛,同比增長97%,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超19萬輛。作為上汽通用五菱“南北聯動”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青島分公司已成為上汽通用五菱在北方重要的生產制造基地。
精準定位市場需求
在五菱品牌產品矩陣中,五菱榮光系列微型客車與貨車、五菱之光EV及五菱宏光MINIEV四門版等新能源汽車主要在青投產。
“曾經,道路擁堵、停車困難、油價高昂,都是百姓代步出行的痛點。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款靈巧好開、經濟實用、輕松好停的新能源汽車應運而生。它從最真實的日常場景出發,解決人們實實在在的出行難題。”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黨委副書記李俊鋒介紹。2020年,宏光MINIEV在青島分公司投產,開啟微型純電動汽車新賽道。
理念的落地離不開核心技術體系的支撐。上汽通用五菱構建“天”“靈”“神”三大技術體系,涵蓋天輿架構、天嶼智造、靈犀動力、靈眸輔助駕駛、靈語座艙、神煉電池等自主創新技術,目標是讓人們“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
截至2025年,“國民新能源神車”宏光MINIEV銷量突破170萬輛,成為中國品牌純電車型銷量冠軍,累計減少碳排放超799萬噸,助推五菱穩居全球第三大新能源汽車企業。
基于對市場多樣化需求的洞察,青島分公司的產品矩陣也在不斷豐富。從開創“大微客”細分市場的五菱榮光,到定位“新時代純電多用途車”的五菱之光EV,其產品研發始終圍繞用戶的真實需求與使用場景展開。
一款“神車”背后,是一個強大的產業鏈集群。上汽通用五菱扎根青島20年,“鏈”動47家上下游供應商落戶青島,帶動就業超3萬人。
2025年1月,隨著五菱宏光MINIEV四門版和五菱之光EV兩款新產品下線,賽克科技、賽克瑞浦兩家配套企業的電驅、電池項目也正式投產。其中,電池項目規劃年產能達30萬臺,其產品“神煉電池”首創不起火電芯“問頂技術”,實現0自燃、0侵入、0進水、0擴散、0泄漏“五零”安全。
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實現了本地化生產與供應,一個制造鏈、供應鏈、銷售鏈、人才鏈“四鏈一體”的汽車制造產業集群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蔚然成型。
智造革新生態布局
亮眼的產銷數據是青島汽車產業加速“駛向”新能源時代的最好注腳。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的轉型之路,緊扣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向。
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轉型背景下,上汽通用五菱深度融入“電智化、數字化、全球化”變革,青島分公司亦抓住電智化轉型契機,計劃引入“智能島”制造體系模式。
與傳統流水線“車動人不動”線性制造模式不同,“島式”智造工廠以柔性制造單元取代剛性流水線。在“島式”智造工廠,工業機器人組成“智能島”,物流車穿梭其間精準配送物料,實現制造效率提升30%、單臺制造成本下降31%,并實現100%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追溯。
繼福特T型車流水線、豐田精益生產之后,上汽通用五菱正誕生第三次汽車制造革命。而這一創新制造體系,正是上汽通用五菱全力實施的“一二五”工程的縮影。“一”是指以國家級標準建設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二”是打造純電、混動兩個年銷百萬產品群;“五”是構建能源系統、智慧電驅、電子電控、智能移動機器人、商業創新五個百億級產業集群。青島分公司不僅是新能源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更是電智化生產新方向的重要承載地,帶動新能源核心產業鏈落地。
展望未來,李俊鋒表示,青島分公司將推動電智化轉型,助力完善青島市新能源產業鏈布局,加快新質產業鏈規模化發展。
依托青島西海岸新區日益成熟的產業配套,一個以上汽通用五菱為龍頭,更具韌性、更富創新活力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而這,也為青島“到2027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超40%”目標提供著堅實底座。(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見習記者 高小巖)
責任編輯: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