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6日訊 當前,生態農業已成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抓手,青島堅持農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9月25日,青島市生態農業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現場觀摩活動在即墨區移風店鎮青島農業微生物技術轉化示范基地舉行,生態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集中展示,顯示出了青島農業在綠色低碳方面的深度探索。
走進觀摩現場,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酒糟味,占地一畝多的肥料發酵池正在進行發酵作業。施可富公司負責人王程濤隨手抓起一把有機肥料,向參加活動的人員介紹說:“這種有機肥沒有腐臭味道,能夠改善土壤板結,使土壤疏松透氣,有效提升作物品質”。據介紹,青島施可富公司專注生產高品質完熟生物有機肥,所生產的肥料以豆粕、麥麩皮等為原料,引進國內外高品質微生物菌劑,通過超高溫發酵技術徹底滅殺原料中草籽、蟲卵、病原菌等有害物,經過五次高溫發酵,得到完全腐熟的高品質有機肥?!澳壳拔覀冞@種肥料已經廣泛應用于花卉、果樹及蔬菜等經濟作物和部分大田作物上,表現出良好的防病、促生、增產、抑菌和修復土壤的效果。”王程濤說。

長期以來,隨著農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生產中的地膜、畜禽糞便、秸稈尾菜等造成的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青島市加強科技創新,推廣應用可降解地膜,創新集成生物堆肥技術、秸稈生物熱氣肥技術、保護地尾菜原位熱氣肥技術、保護地生態調控等綠色高效生態農業技術模式,推進秸稈、尾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打造生態農場。目前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農場5個,省級生態農場15個,市級生態農場40個?!笆褂媒到獾啬?,是秸稈尾菜資源化利用,變廢物為肥料的前置條件?!笔修r技中心高級農藝師孫亞萍說。
觀摩現場另一側,同期種植的青椒形成鮮明對比:一側植株細弱、根系稀疏、葉片淡薄,另一側則植株粗壯、根長根密、葉片厚實油亮。“區別就在于用沒用益生菌?!毕嚓P負責人解釋,添加了益生菌的植株,不僅根系發育好,抗病蟲害能力也顯著增強。
這里所說的“益生菌”,是南京農業大學沈其榮院士團隊篩選培育的哈茨木霉菌,具有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增強根系活力、提升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被譽為生態農業的“超級衛士”。這款菌肥對于抑制大姜病害同樣效果顯著。“選擇哈茨木霉菌肥,用以菌抑菌的生態路徑與傳統化學防控技術進行對照示范,經過50天的試驗,施用哈茨木霉菌肥的大姜莖基腐病得到有效控制”,農民講師朱典玉介紹。
今年以來,市農技中心搭建技術創新合作平臺,組建生態技術推廣團隊,開展協作攻關,建成哈茨木霉中試基地,共同推進哈茨木霉菌中試孵化、高品質完熟生物有機肥研發、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土壤修復與地力提升等領域的創新研究與技術集成示范,著力破解土壤酸化、土傳病蟲害加劇等生產難題。
在另一處觀摩基地內,金盞菊含苞待放,與翠綠的青椒相映成趣,新型生態調控模式引起人們的關注。“月季和煙葉吸引蚜蟲,蚜蟲來了,天敵昆蟲草蛉、瓢蟲、食蚜蠅、蚜繭蜂也跟著來了,這就減少了棚內化學農藥的使用?!笔修r技中心生態農業首席專家王永顯如是說。金盞菊花期長,可以為天敵昆蟲補充蜜源營養和棲息地,盛花期這里成了市民拍照打卡地,農田被打造成為“天敵安居、作物健康、市民樂享的生態空間?!耙曰B蟲,以蟲治蟲”的模式,為打造環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可持續農業提供新思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通訊員 孫亞萍 傅景敏)
責任編輯:姚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