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職業學校對接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十大現代服務業、“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等發展需要,開設17個大類283個專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大量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青島職業教育:“學校專業”跟著“城市產業”走
前不久,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育與體育賽道爭奪賽在湖南岳陽舉行。青島市城陽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多名學生代表青島參賽,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頑強的拼搏精神摘得金牌。本屆比賽中,青島中高職參賽隊伍已在紡織服裝、藝術設計、汽車制造與維修、會計、餐飲等賽道摘得10余枚金牌,彰顯了青島職業教育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的實力。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輸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現代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青島歷來重視職業教育發展,持續創新機制體制,構建多元人才成長路徑,暢通人才發展渠道;優化專業布局,更好服務產業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青島職業學校“硬實力”
●全市共有職業學校62所、在校生20.6萬人
●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23所,國家“雙高”計劃院校3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13所,山東省高水平中職學校10所、特色化專業20個,14名職教校長獲評齊魯名校長,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對接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十大現代服務業、“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等發展需要,共開設17個專業大類、283個專業。其中,140余個專業與“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的低空經濟、智能家電等10個產業緊密相關,年培養規模達3.3萬余人;100余個專業緊密貼合“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中的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文旅等7個產業,年培養規模達2.4萬余人
●2025年,新增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無人機操控與維護、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等60余個專業
貫通銜接,拓寬人才成長“立交橋”
職業教育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人才成長的起點。青島構建貫通銜接的職教體系,為職教學子鋪就了多元發展的寬廣道路。
今年是青島開展初中后五年制高職試點招生的第二年。新學期,青島萬余名考入初中后五年制高職試點專業的學生踏入校園。他們將用五年時間完成中高職一體化培養,成為能夠適應經濟社會、匹配區域優勢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初中后五年制高職試點重在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各學校在課程設計、培養方案等方面做了諸多優化和調整,增加行業前沿領域的授課內容。比如,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在模具設計與制造和數控技術專業增設了智能制造技術、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逆向工程等課程;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應用技術學校的初中后五年制高職教育試點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管理理念、資源平臺、師資培養、實踐條件建設等7個方面實現了中高職一體化,增強了人才培養的實效性。
初中后五年制高職試點是青島暢通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發展的具體實踐。青島設立了中職與高職“3+2”、中職與本科“3+4”貫通培養等招生類型,在縱向上滿足學生學歷和技能提升的發展需要。近年來,全市超八成的中職學生通過貫通培養、職教高考等進入高職專科以上學歷層次院校就讀。
一名青島高新職業學校的學生正在裁剪服裝。
在橫向上,青島推進職普聯合育人,設立綜合高中、職普融通、新型職普融通等招生類型,為學生提供多元教育選擇,讓學生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育。其中,全市試點開辦的20所綜合高中實行職普課程共建、師資共享、學籍互轉。這種“橫向流通”機制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發展規律,真正實現了“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年有6000余名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方向從普高轉到中職就讀,這部分學生文化課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換“賽道”后,可以通過職教高考升入本科院校。
青島職業教育構建起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教體系,為學生搭建了多元成才“立交橋”,既更好滿足了學生技能提升與學歷深造的需求,也更好適應了產業迭代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專業調整,增強服務產業“適配度”
專業是連接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橋梁。青島職業教育堅持“專業跟著產業走”,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持續增強服務產業發展的適應性。
今年秋季學期,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應用技術學校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專業迎來首批40余名新生。該專業是學校主動對接青島市人工智能先導產業,瞄準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需求而設立的特色專業。未來三年,該專業學生不僅會學習《機器學習基礎》《深度學習基礎》等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課程,還將參與數據采集與標注、人工智能項目實戰、專業技能綜合實訓等專業實踐,全方位錘煉實操能力,逐步成長為可勝任人工智能數據服務、智能應用開發、智能產品運維等崗位的高技能人才。
2025年,全市職業學校共新增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無人機操控與維護、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等60余個專業。
青島職業教育堅持“專業跟著產業走”,引入無人機等前沿課程。
目前,全市共有職業學校62所、在校生20.6萬人。全市職業學校對接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十大現代服務業、“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等發展需要,共開設17個專業大類、283個專業。其中,140余個專業與“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的低空經濟、智能家電等10個產業緊密相關,年培養規模達3.3萬余人;100余個專業緊密貼合“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中的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文旅等7個產業,年培養規模達2.4萬余人。
同時,各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專業特色等,更好服務于產業發展。青島電子學校搭建智能制造、物聯網和數字媒體三大專業群,緊密對接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綠色能源、海洋電子信息等領域,為青島培養具備數字素養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青島工程職業學院圍繞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動態調整專業布局,重點打造工業控制、智慧交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業產品質量檢測、海洋藥品智造、市場服務與管理8個專業群。其中,智能制造、海洋藥品智造為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目前開設的45個專業精準匹配“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的八大產業。學校畢業生留青率超七成,成為青島“智造強市”建設的重要人才支撐。
校企融合,打造精準育人“共同體”
在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海爾智慧樓宇全球服務學院實訓基地內,一群學生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集空調多聯機智控安裝、能源管理大腦展示、樓宇自控實訓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樓宇IOC管理平臺開展實訓。在這里,學生們既可以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又能夠了解行業前沿科技,進而更快成長為適應行業企業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與海爾集團開展校企合作已經多年,雙方的合作與牽手始終與產業的煥新升級緊密相關。1996年,海爾從產品向服務轉型,雙方首次簽訂合作協議,定向培養售后服務管理人才;2008年,海爾從大規模制造向智能制造和個性化定制轉型,雙方合作培養掌握智能制造技術、具備創新能力的工程師和現場操作人員;2020年以來,海爾進入“數字賦能、場景生態”發展階段,雙方采用“生態融合、共生共長”的育人模式,共同培養具備綜合能力、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雙方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實境耦合·生態融合·共生共長”的創新育人模式,實現了從基礎到高級、從單一到綜合、從技能傳授到能力培養的完整育人路徑。該模式獲評全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目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已為海爾“精準”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3000余人,他們中,已有35人成長為“山東省技術能手”。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與海爾集團的合作典范是青島校企深度合作的一個縮影。青島的職業學校將專業教學融入企業生產實踐項目,讓學生在真實生產中積累經驗、提升技能。各職業學校聯合2000余家企業共建100余個產業學院、400余個實訓基地,建成15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產教深度融合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既為企業定向輸送復合型技能人才、降低用工成本,又通過校企聯合攻關助力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形成“人才培養—產業升級”的雙向賦能閉環。
同時,青島加強平臺載體建設,促進職業教育與城市共生共榮。整合政、行、企、校資源,組建青島集成電路產教聯合體等8個聯合體、全國海洋生物與健康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19個共同體;遴選培育出2個國家級、55個省級、76個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共聚合50余所職業學校和1000余家企業資源,推動產教“雙向奔赴”和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
前瞻布局,構建青島特色現代職教體系
20世紀80年代以來,青島職教人秉承“敢闖敢試、內涵發展”的精神,持續推動青島職業教育發展,青島職業教育一直走在全國第一方陣。青島先后承擔了高職綜合改革、現代學徒制、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3項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開展地方職教立法,“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等經驗被教育部以現場會形式推廣。
青島烹飪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制作西點。
青島擁有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23所,國家“雙高”計劃院校3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13所,山東省高水平中職學校10所、特色化專業20個,14名職教校長獲評齊魯名校長,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當前,傳統產業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壯大,新質生產力正在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連接最緊密的職業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產業需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崗位逐步被替代,迫切需要降低低技術附加值類、增加高技術附加值類職業教育。
青島經濟職業學校的學生在首飾上鑲嵌珠寶。
建設“精而強”的中等職業學校,優化實施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一批辦學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職業本科學校等逐步成為職教圈的共識。
未來,青島將按照“辦好‘精而強’的中職教育,重點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構建“一體兩翼雙引擎”的青島特色現代職教體系。“一體”即推動中高本一體化發展,以職業本科院校為龍頭、以高職院校為主體、以中等職業教育為基礎。“兩翼”即職普融通與產教融合“比翼齊飛”,從加強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深化高中階段聯合育人、統籌各學段貫通培養3個方面入手深化職普融通,從抓好青島職教園規劃建設、抓好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運行體制機制建設、實施混合所有制辦學突破工程3個方面入手創新產教融合發展生態,為青島鍛造一支技藝精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生力軍”,讓職業教育更好賦能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
同時,青島還將強化“信息化+國際化”雙引擎,以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發展,打造職業教育數智化轉型的“青島模式”;堅持教隨產出、校企同行,依托青島“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雙節點城市的地域優勢開展“職教出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文 韓星/圖)
青島日報2025年9月29日3版
責任編輯:呂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