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5日訊 今天,全國首個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新城市智慧館亮相青島市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全國首臺生活垃圾“四分類”全自動機器人及廚余、餐廚垃圾智能化有機處理設備也在此揭開面紗。
據了解,香港中路街道轄區青島瑞吉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島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的風口處,研發團隊經過6個月的努力,投入經費600余萬元,完成了全自動機器人生活垃圾“四分類”分揀及廚余、餐廚垃圾智能化有機處理設備的軟件開發和產品制造,搶抓工業互聯網風口,實現轄區垃圾分類工作換道超車。針對垃圾分類普遍存在著分類收集不清晰、分類運輸不協調、分類處理不匹配等問題,全自動機器人垃圾分揀設備的研發將徹底破解垃圾分類全過程遇到的壁壘問題,將垃圾分類的全過程全鏈條升級重塑,從源頭投放、收集、運輸到末端處置,各環節相互銜接,實現垃圾分類“全閉環”,最大化地推動垃圾分類成果轉換、循環與利用。
據介紹,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新城市智慧館突出“城市智愈力”,場館內的產品分層次、分區域地全方位展示智能化分揀設備的功能及現實意義,凸顯智能分揀設備“破壁”創新后在各個領域場景的應用能力,實現了垃圾資源化循環再造的深遠目標。智能化分揀設備更是突出“智慧”特色。以AI算法、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等技術為依托,通過視覺傳感器識別物品的表面結構、形狀與構成材料,進而判定物品種類,再以靈巧的機械臂自動揀選、分類,讓24小時垃圾分類分揀成為現實。據介紹,生活垃圾“四分類”抓取設備分揀速度4000件/小時,吸取設備分揀速度5700次/小時,分揀種類理論上沒有限制,效率是傳統人工分揀的30倍以上,根據場景需要可以進行個性化設計研發。
據介紹,“新城市智慧館”立足我國垃圾分類現狀,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垃圾分類智能化設備的研發作為科技變革和城市化發展交匯的產物,智能分揀設備以技術手段對垃圾分類參與的城市治理環節進行賦能,并逐步重塑“智慧化”垃圾分類的城市運營和治理模式。前端實行智能化機器人分揀,中端實施環衛一體化收運,并打造與前端分類相匹配的終端處理能力。以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為目標,將廚余、餐廚垃圾就地分揀后進行有機處理、通過油水分離提取生物柴油制造原料,提升我國廚余、餐廚垃圾技術處置研發的效能。統籌社區、工業場所、醫療場所等各類生活垃圾處理,尤其在可回收物、廚余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處理方面,分門別類智能分揀、智能化處置,統籌運轉,形成完善的垃圾收運體系。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通訊員 欒曉輝)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