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在押注新興產業方面,又有大動作。
9月3日,青島智聯綠色能源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出資額10億元人民幣。
公開信息顯示,這支基金的來頭不小,背后的操盤者,集結了青島兩大頭部國資。
第一大合伙人為青島城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6.9億元,該公司是青島城投集團旗下企業。青島城投集團是青島市最大的國有投資平臺,截至2024年末資產總額超4300億元,位列2024年全國城投公司總資產榜、總收入榜第5名。
青島智聯綠色能源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管理人,也來自青島城投集團——青島城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占比1%。以此計算,這支基金70%的資金,出自城投系。
第二大合伙人為青島市財通項目協同引導基金合伙企業(有限企業)。財通項目基金今年7月剛剛成立,注冊資本達到100億元。財通項目基金的實控人為青島財通集團。后者成立2020年9月,為青島市直金融類企業,資產總規模超過500億元。
第三大合伙人是青島市科技創新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出資比例10%,認繳出資額1億元。該企業最大的合伙人,也是財通集團,出資30億,占比24.98%。
青島智聯綠色能源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對經營范圍的描述比較籠統: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
不過,從青島的產業規劃,以及城投這兩年發力方向,結合基金名稱中的“智聯”等字樣,其投資重點,應為青島正在重點打造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
能同時調動青島城投、青島財通的資源,應該說基金的設立,體現了青島城市管理者的意圖,以及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力度、決心。
青島重金殺入這一賽道,起碼有兩個考量。
一是城市沒有吃到太多新能源汽車紅利,在產業向智能、智聯演進的過程中,力爭分一杯羹。
10多年前青島就開始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但始終沒有在本土成長出在業內占據一席之地的龍頭企業,引入的個別總部企業,甚至在造車新勢力慘烈的競爭中出局。
新能源車作為國家重視的戰略產業,青島不愿也不能缺席。所以,在去年青島制定的“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被列為5個要突破發展的新興產業。
根據規劃,未來三年,青島將立足產業基礎,緊扣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向,計劃到2027年實現“產業鏈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的重大目標。
二是產業的風口、政策風口已經來臨。
8月份,《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到,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終端,打造一體化全場景覆蓋的智能交互環境。
與此同時,全國凡是擁有一定汽車或人工智能產業基礎的城市,幾乎都在瞄準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賽道。
比如重慶,聚力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四鏈”深度融合,構建起多跨協同、要素聚合的創新創業生態圈。資金鏈方面,以市級國資平臺渝富集團產業母基金為抓手,采取直投方式完成賽力斯、阿維塔、安意法半導體等龍頭企業投資,構建投貸聯動、投租聯動等多方資金聚合模式,還組建2億元規模種子基金投資人才創業早期項目46個。
青島成立的新基金,運作模式或許與重慶的產業母基金類似。
之所以選擇城投為主出資人,不僅是因為城投的規模大,更主要的是城投以奇瑞項目為突破口,已深度介入汽車領域,熟悉產業,便于投資。
2022年,青島城投以完成奇瑞增資擴股為契機,成功引入總投資逾230億元的奇瑞汽車青島基地項目落地,并就近布局城鑫與KD兩大產業載體。其中,投資建設的青島城鑫零部件科技產業園,總投資52億元,已于2024年9月全部建設完成。
2024年,奇瑞青島基地整車產量16.5萬輛,產值突破180億元。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要么依托整車企業,要么沉浸軟件、電池、場景等細分賽道。可以說,城投構建的汽車產業鏈,會逐漸成為青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大承載平臺。
在青島的規劃中,將重點發展固態電池、智能座艙、車路云協同等細分領域。預計,這也將是青島智聯綠色能源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重點投資方向。
上述3個方向中,青島擁有一定的基礎和優勢,固態電池是最有希望突圍的領域。
去年底,青島硫化物全固態電池中試線投產,該項目由青島能源所研發,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望在6到10分鐘內實現“超級快充”,續航里程突破1200公里;預計2026年年底,生產線規模擴大至2GWh(吉瓦時)。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能源所“高比能、長壽命全固態鋰電池”入選2024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車路云協同,重點在于場景的開放,數據的積累與開發。青島提出,到2027年“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路側基礎設施建成區域不少于200平方公里,探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測試道路開放超過1000公里,小型低速非載人自動駕駛場景全域開放。目標很宏大,關鍵看落地和推進的程度。
目前來看,青島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投入了諸多資金,寄予很大期望。能否在這個全國多地都爭奪的賽道上脫穎而出,基金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在投項目時也要注意,務必放眼全國乃至全球,緊盯關鍵技術和關鍵企業。如果囿于青島一隅,陷入地域思維,一旦重金扶持的技術或企業不在產業最前沿,投入的資金很可能會打水漂,并影響產業升級。
同時,最好從做大整個產業的高度進行考量,通過項目引導產業集聚,是最為理想的結果。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