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種售價高達萬元的保健儀器“細胞共振儀”在老年人中備受推崇,甚至有不少老人對其深信不疑。
讀者供圖
這種細胞共振儀,宣稱其工作原理是通過電子微波每秒振動上億次,刺激身上穴位,打通經絡,凈化血管里的血液,能治好各種慢性病。比如能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還能治療腦梗、心梗、各種婦科病等,直到你的身體毛病全部治愈。
總之,就是用“微波”“共振”等概念,包裝得頗具科技感;至于功效描述,雖未直言“包治百病”,卻也暗示能解決多種健康問題,近乎“妙手回春”。那么,這樣的儀器真的靠譜嗎?真的能達到這種效果嗎?
微波振動、細胞共振?
疑點重重
從科學原理看,微波在醫療領域確有應用,但目前主流的微波治療技術主要基于電磁波熱效應——這一原理與家用微波爐加熱食物的本質相近,通過局部升溫使病變組織發生變性,從而改善血液循環、控制炎癥或輔助治療外傷出血等。臨床中,這類技術也用于腫瘤消融、美容等場景。然而,讀者提到的“細胞共振儀”宣傳中所宣稱的能干預的疾病類型,已遠超出微波治療的常規適用范圍。
假設類似的微波設備、細胞共振設備確實有那么多功效,無疑是科學重大成果和醫學奇跡,必然會有大量的研究支持。然而當我們搜索中文“細胞共振療法”,就會發現,多為網上的一些宣傳資料,但缺乏相應的高質量研究。
直接搜索“細胞共振儀”,也會發現,只有少數專利而沒有研究論文(其中很多還是同一人的),且專利里寫的仍然是通過微波產熱以達到治療效果,并未超出目前主流微波治療方法的范圍。
最后,通過讀者的線索,筆者找到了該設備的生產廠家的主頁,結果發現其產品介紹頁面如下,可以說是非常潦草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店面宣傳中,可能使用了“治療疾病”的相關描述,但廠商的產品說明頁上寫的卻是“家用鍛煉器”——這一點,與讀者提供的商家宣傳中的檢測報告表述一致,卻與宣傳中說的功能差距不小。這種明明標注的是“鍛煉器”,卻口頭宣稱治病的做法,也是明顯的風險信號。
2025年9月15日截自該設備說明頁
讀者提供的該商家宣傳圖中,寫的也是多功能家用鍛煉器
總結一下,從讀者提供的信息看,商家宣稱的功效太過夸張,與儀器名稱有較大出入,相關研究非常缺乏,且產品介紹非常神秘,讓人不由得心生疑惑。
但由于是讀者轉述的信息,出于嚴謹我們這里并不直接作出結論。而接下來,我們就將分析一些具體的案例和原則,相信廣大讀者朋友們看到以后,面對種種疑似醫療騙局,就能更好地做出明確判斷了。
首先,不得不承認,僅憑個人之力,在面對這些信息時想要做出專業判斷確實頗具難度。要知道,醫學生需要學完、做完接近一人高的課本和習題,再加上多年的臨床實踐,才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夫。可普通人又哪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系統研讀這些專業書籍呢?
因此,接下來就為你總結幾條簡單實用的方法,來幫你辨別醫療領域的騙局。
包治百病還無副作用?聽聽就好
我們初次去醫院看病,通常都得先經過分診臺,再掛號去不同的科室。這就是所謂“術業有專攻”——不同的疾病需要有不同的分工。而醫學上每種治療手段都有其適用范圍,但范圍通常都比較窄,比如專門用來處理特定位置的腫瘤、或專門用來控制慢性病等等。
如果有人說自己的方法能“包治百病”,什么癌癥、糖尿病、高血壓,甚至不孕不育都能一起解決,那肯定是在忽悠。
此外,很多醫療騙局的“賣點”在于強調無副作用,如果你聽到這種宣傳,就得當心了。因為很多醫療手段都有副作用,在正規醫療機構,醫生們一定會詳細告知病人利害關系,并建議病人趨利避害,選擇收益最大、風險和傷害最小的療法,但不可能強調療法完全沒有副作用。
新療法橫空出世?可別上當
醫學是如何進步的?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病例堆出來”的。目前最廣為使用的診療方法,至少都是經過足夠驗證,較為穩妥的。當然,科技一直在進步,目前這些療法將來肯定有改進空間,甚至可能會被其他療法替代。不過,人命關天,這一過程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往往需要投入數年乃至十幾年的漫長時間。
而且即便出現了新的療法,通常也會率先在正規的大型綜合性醫院進行嘗試和推廣。要是有人宣傳的某種所謂新療法毫無基礎,橫空出世,還老是貶低當下主流的療法作為宣傳,同時使用一些諸如“量子”“納米”“AI”之類的高科技概念但又不詳細說明原理,那很可能大有問題。
醫療別抱僥幸,證據少先別信
一些朋友被醫療騙局坑,一個原因在于宣傳實在太厲害了,各種要素拉滿,什么專家明星推薦,權威專利認證,秘方重現天日,量子、納米高科技加持等等,那叫一個眼花繚亂。這時候再輔以幾個“托兒”出來講自己重獲健康的感人故事。
這里想請大家記住的一點就是,科學評估一種療法的實際效果,通常需要的是具備足夠規模的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而不是什么大V推薦,現身說法。
為了獲取研究證據,我們可以嘗試去論文網站查閱中文和英文的文獻。凡是真正經過驗證的成熟療法,或有潛力的新療法,都會有大量相關研究論文。相反,不靠譜的療法,往往就什么論文都搜不到,或者只能搜出來寥寥數篇,這意味著要么該療法就是騙局,要么意味著該療法還不夠成熟,需要更多的探索,總之都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宣傳材料中提到的專利和檢測報告,一方面,有人會通過P圖造假,這種只要查一查相關文件的編號就能弄清楚。另一方面,專利和檢測報告都是真的,但不能說明問題。比如專利只是個外觀專利,不涉及核心功能,或者檢測報告檢測的是某些電氣安全指標,而不是該產品的實際療效。
參考權威科普賬號
很多醫療騙局中,騙子都非常擅長“吆喝”,他們常常會投入很多資源在推廣上,會導致相關信息“鋪天蓋地”,隨便搜索一下全是夸的,對于普通讀者來說確實很有迷惑性。好在還有一些科普工作者(包括醫生),或者官方科普賬號(如科學辟謠、科普中國等),一直通過各種平臺發布辟謠和科普文章。碰到讓人懷疑的信息,可以去查詢或者詢問,就能進一步減少上當受騙的可能。
相信看到這里,大家已經對常見涉醫療騙局的伎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自己分辨了。另外這里還要提醒大家,有時候做此類騙局的人會只把“醫療”作為幌子,實際上搞的則是類似傳銷、加盟之類的勾當并以此來牟取暴利,也需要注意。
最后建議大家:
不參與無資質機構舉辦的健康講座和體驗活動。
對“包治百病”“無副作用”及強行攀扯高科技概念的產品保持高度警惕。
如涉及保健品,務必核驗“小藍帽”標識和正規渠道資質。
發現可疑傳銷招募或虛假宣傳,及時向12315或當地公安機關舉報。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