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號科考船船長喬鑫——
在遙遠的西太平洋過中秋
“我們正在西太平洋約北緯3°,東經150°附近海域科考作業,這里屬于赤道無風帶,海況較好,可以在遙遠的西太平洋度過一個相對安穩的中秋佳節啦?!?0月6日,“科學”號科考船船長喬鑫接受記者微信采訪時說:“我們9月8日從青島啟航,本航次預計65天,大約11月上旬返回青島?!?/p>
“本航次,‘科學’號主要在西太平洋進行大面站的數據采集分析,現在作業比較順利,但是航次中受臺風‘樺加沙’和‘博羅依’的影響,我和首席科學家結合臺風發展情況,及時調整站位的作業順序,在保證船舶安全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既定科考任務?!眴迢握f,深海大洋情況千變萬化,海上科學考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候會看到“春江潮水連海平”的寧靜,但大多數都是“無邊波浪拍天來”的波濤洶涌,船舶也會最大搖晃到30度,能高效安全地完成科考任務需要船上人員專業的技術、充足的經驗以及先進的設備多方面的配合,“我相信這個航次我們也會克服種種困難,圓滿完成航次任務”。
本航次搭載了30名科考隊員,據介紹,本航次也是“科學”號的第77個航次。“科學”號2012年交付使用,13年的科考時間里,已累計出??疾旖?000天,平均每年240天遠離家鄉、遠離陸地。航程近45萬海里,相當于繞地球22圈,從黃東南海到西太平洋再到寒冷的白令海,先后11次跨越赤道,都有“科學”號的足跡。有5200余名人員跟隨“科學”號出海,這些累累碩果離不開船上每位船員、隊員的辛苦付出。
“科學”號科考隊員在海上作業。
“‘科學’號現在裝備的科考設備可以用三個詞形容,前沿新銳,國產替代,集成智能。”喬鑫說,“科學”號系統性集成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產化新銳設備,覆蓋了海底地形勘測、水體綜合探測、生物多樣性調查等全鏈條科研環節。這么多年也清楚地看到了國產設備的進步,“科學”號剛下水時好多設備都是國外進口,而現在從實驗室的海洋重力儀,再到駕駛臺的導航設備北斗系統,都用上了我們的國產設備,全海深多波束測深系統、無人纜控潛器(ROV)在今年年底也將相繼國產化。好多先進的國產設備也跟隨“科學”號出海海試??梢哉f,“科學”號不僅見證了國產設備的發展,國產設備也讓“科學”號更加先進。
喬鑫是2012年“科學”號交付的那一年來到“科學”號工作的。他說:“我能為祖國的海洋科考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深感榮幸。這十幾年間,我跟隨‘科學’號執行了近40個航次,航程20多萬海里。從三副到船長,不僅學習了專業知識,也對海洋科考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這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信念?!?/p>
“科學”號運行13年來,有12年在海上度過了中秋。中秋節期間正是西太平洋及南海的黃金作業窗口期,幾乎每一年的中秋節,“科學”號都會在海上度過。喬鑫介紹,“我們在出航之前就準備好了月餅及聚餐的食材,中秋當天計劃組織全體人員一起包水餃,組織海上中秋晚會,希望在大洋上,通過可口的飯菜,精彩的文體活動,緩解大家思鄉之情?!?/p>
責任編輯: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