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酸奶怎么絕大部分都有添加劑,而且有不少品牌添加劑還很多,真不想給孩子喝了。 ”市民劉女士最近采購遇上點煩心事,她原來是根據兒子口味買酸奶,可前幾天拿起家里常備的酸奶仔細端詳時,卻發現了一大串添加劑的名字。記者根據劉女士爆料,跑了市南區幾家大型超市,發現這種原本可以很天然的奶制品,真正“無添加”的還真是寥寥無幾。
◆◆給孩子買酸奶
看見“膠”就發憷
劉女士是市北區一家私企的職員,作為天天刷微博微信、學習了不少健康知識的80后媽媽,她平時對三歲兒子的“監管”比較嚴,小朋友能吃到的零食種類很少,僅限于奶制品、水果、堅果等天然食物。“我一直以為酸奶健康,以前總習慣性地買他喜歡的、大家都熟悉的品牌,但前幾天拿起一瓶酸奶看時,有點懵了,怎么有好幾種添加劑! ”
劉女士大概數了數,兒子常喝的酸奶添加劑有三種,兩種一看就明白,分別是果膠、明膠,另一種名字有點拗口。 “之前食用膠爆出過負面新聞,真不敢讓孩子喝這樣的酸奶了。”自從劉女士發現常買的酸奶添加劑多,采購時格外注意,她發現超市中的酸奶含添加劑的太少了。 “我同事自己在家做酸奶,就用牛奶和菌粉,不用添加劑也能做出來,生產商干嗎非要加添加劑? ”
◆◆酸奶五花八門
無添加的真少
酸奶有營養、味道香醇,深受各年齡段的市民喜愛。生產商們自然也不會輕易放過這樣的商機,到各大超市酸奶區看一眼就明白,這個商品區向來占地面積大,因為酸奶的花樣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以省內某乳業品牌為例來說吧,該品牌生產的酸奶竟然多達十五六種,而記者將該品牌酸奶的配料表看了個遍,竟然全都有添加劑。
記者在市南區幾家大超市打探的結果是,塑料盒裝酸奶幾乎都有添加劑,老酸奶、冠以奶酪噱頭的酸奶,被加添加劑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深受兒童、女士歡迎的有果粒、谷物的酸奶,也都含食品添加劑。而且老酸奶、酸奶酪、果粒谷物酸奶的添加劑往往偏多,基本在三四種以上,最多的達六七種。記者大概估算了一下,有添加劑酸奶占市售酸奶九成以上。
但是記者也發現,也有少量酸奶配料表中找不到添加劑的影子,這主要集中在部分瓶裝酸奶和“棒酸”(指那種塑料袋包裝,外形鼓鼓的酸奶)。
◆◆多數人關注口味
看配料的不多
記者在前海利群商場的酸奶區隨機采訪了十位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了解了他們選購酸奶時的關注點。 80后媽媽孫女士像劉女士一樣,明確表示在意配料表里的食品添加劑問題,但有無添加劑并不作為最主要的選擇標準。 8歲的小朋友冬冬則告訴記者,自己最愛添加果粒的酸奶。
記者發現,生產日期、保質期是絕大多數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他們普遍表示傾向于選擇日期比較新的。而一些中老年市民在購買酸奶時,則比較關注有沒有促銷以及子女的口味。像劉女士和孫女士這樣,留意酸奶配料表中有無添加劑的市民很少。盡管很少,但總歸還是有。中山路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就告訴記者,有兩個常見品牌的瓶裝酸奶因為沒有食品添加劑,挺受少數市民歡迎的,它們都有自己的“回頭客”。
◆◆添加劑多為增稠
或影響營養價值
記者記錄了超市中酸奶的添加劑名稱,最常見的主要有這幾種:乙酰化雙淀粉已二酸酯、羥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瓊脂、果膠、黃原膠、安賽蜜、阿斯巴甜。這些添加劑都有什么用呢?
青島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高級實驗師馬兆立告訴記者,前5種是增稠劑,把它們加到水中,水也會變得厚厚的,之前有媒體報道有飯店為了讓粥顯得熬制時間久、稠,往里加“料”,加的也是類似的東西。增稠劑加到酸奶中喝起來口感稠厚,而市民往往認為這樣的酸奶有營養、香。后兩種添加劑則用來調味,能增加甜度。
“如果添加劑是按照國家相關標準使用,是比較安全的。但涉及定量問題,就要注意了。”關于“定量”,馬兆立舉例解釋說,每天喝一杯酸奶,添加劑攝入量在安全范圍內,但是如果每天喝很多酸奶,可能添加劑的攝入量就超標了。青大附院營養科韓磊主任聽了記者的調查情況,她擔心的則是加了很多添加劑的酸奶營養價值要打折。因為增稠劑等添加劑一多,牛奶等原材料的用量可能就降下來了,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自然也要受影響。(青報全媒體記者 張琰 實習生 王一鳴)
責任編輯:張琰